思忖:既然现在自己手中只有这么一个看似渺茫的突破口,那么是否有可能将其转化为确凿无疑的铁证呢?如此一来,无论对方如何攻击,都无法绕过这个铁证。
那么,对于话本和情书之间的关联,还有什么能够被视作铁证呢?
妘姝紧紧地盯着话本,反复翻阅着,试图从中找到一些被遗漏的关键线索。然而,无论她怎样仔细查看,都始终未能发现话本中还有其他值得关注的地方。
紧接着,她又将那封情书取了出来,同样是翻来覆去地查看,将每一个字都从头到尾认真研读了好几遍,但依然没有察觉到任何可以直接判定这封情书系伪造的有力证据。
妘姝把话本和情书轻轻地放在桌子上,仿佛它们是珍贵的宝物一般。然后,她慢慢地靠在椅子上,身体放松下来,感受着椅背的支撑。她的双腿自然地翘起,优雅地搭在桌沿上,这个动作虽然不太符合淑女的标准,但却让她感到无比的舒适和惬意。
她的思绪开始飘远,回忆起曾经看过的那些侦探片和小说。那些充满悬念和推理的情节,总是让她着迷不已。她希望能从这些作品中汲取一些灵感,找到解决当前问题的方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后面精彩内容!
《法证先锋》系列是她特别喜欢的一部剧,剧中强调了物证在破案中的重要性。通过对物证的细致分析和推断,往往能够揭示出案件的真相。这让妘姝深刻认识到,人可能会说谎,但证据却永远不会。
就在她思考着物证的时候,突然心中一动,想起了一个曾经看到过的问题:“为什么被绑架的人质在拍照时,会让他手里拿着当天的报纸呢?”,这个问题在她的脑海中盘旋,她努力回忆着当时的答案。
终于,她想起来了,有人说这是为了证明当天人质还活着。因为在报纸发行之前,是不可能有当天的报纸的。这个简单而巧妙的方法,让妘姝深受启发。
那么,自己是否也能够找到这样一个证明呢?比如说,某份情书的撰写日期竟然在话本发行日期之前!如此一来,不就能够确凿地证明这份情书的真实性了吗?这样一来,心中的谜团或许就能迎刃而解了。
从理论上来说,这确实可以作为一个侧面的佐证。然而,即便如此,也至少能够证明要么是李宛和话本作者在同一时间想到了这么一段文字,要么就是其中一人抄袭了另一人的作品。但这种巧合的概率实在是太低了,如果仅仅是一句话倒还说得过去,可若是一大段文字,那就几乎可以断定其中必有一人是抄袭了对方的。而且,以李宛的性格和为人,她的东西怎么可能会被别人抄袭呢?所以,剩下的唯一结论便是,李宛抄袭了话本。
可这样一来,问题又绕回到了原点。因为就算李宛抄袭的是别人的作品,但她依旧是将这份抄袭而来的情书发给了姜羽晨,这依然改变不了它是一封情书的事实。
妘姝越想越觉得自己仿佛在一个怪圈里打转,怎么也找不到出口,只觉得自己的脑袋都快要炸开了。
就在这个时刻,她仿佛能够深切地感受到李宛内心的崩溃。也许曾经的李宛也经历过这样的痛苦,拼命地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证明自己的清白,哪怕只有一个确凿的证据也好。然而,最终她却悲哀地发现,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挣脱这个诡异的怪圈。
如今,陷入这个怪圈的人变成了她,那么她又该如何去破解这个困局呢?
自证,真的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妘姝当然希望能够有其他人来证明李宛是那个偷情的人,可是那个提出这种说法的人已经离世十年之久,根本不可能再让他站出来作证了。所以,现在她别无他法,只能从李宛的角度去尝试自证。
她还记得当初观看《法证先锋》时,最喜欢的一句话便是:“人会说谎,但是证据不会。”,然而,如今她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