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宫廷风波113(1 / 4)

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悄然流逝,而身处牢狱之中的妘姝却浑然不觉。她沉浸在阅读的世界里,忘却了外界的一切,甚至连年尾的到来都未曾留意。

就这样,除夕和元旦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而妘姝依旧埋头于那些低俗的话本之中。这些话本内容空洞,毫无营养,却让她的火气不断积攒。她那原本粉嫩的脸颊,此刻也因为愤怒而变得通红,宛如发烧一般。

然而,皇天不负有心人,妘姝的努力终究还是得到了回报。在她坚持不懈的阅读下,终于有了一些重要的发现。云充媛在冷宫展示给她看的那十七封情书,经过仔细比对,她竟然找到了其中六本话本与这六封情书之间的对应关系。

更让人惊讶的是,这些情书的主体内容几乎就是完全照抄了这几本话本中的某个桥段。这一发现让妘姝心中的疑虑得到了证实,如果当初皇后的所谓情书就只有这十七封,那么现在已经找到了六封是照抄当时的话本,其占比高达百分之三十五。如此高的比例,任谁都无法否认这些所谓的情书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假设皇后李宛与皇弟姜羽晨之间存在私情,而且他们的感情已经到了情根深种的程度,那么李宛给姜羽晨写情书和情诗来传达她的思念与爱恋之情,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通常情况下,当一个女人想要表达自己对某人的爱意时,她不太可能会采用抄话本桥段这样的方式。毕竟,这种做法不仅显得十分无聊,而且还会让人质疑她感情的真实性。

更进一步地说,如果写情书的女人只是一个普通之人,自身文笔欠佳,难以想出动人的情话,那么她或许会摘抄几句经典的语句,但通常也只会选择其中的精髓部分,而不太可能出现通篇抄袭的情况。即便是俗世中的中学生,也几乎不会如此行事,更遑论李宛这位接受过精英教育的皇后了。

综上所述,从以上两个角度来分析,妘姝认为,至少目前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这些全部抄袭自话本的情书,从理论上讲,绝对不可能是皇后李宛所写。

经过长时间的整理和分析,她自认为已经收集到了足够多的证据来证明皇后的清白。然而,当她换位思考,站在反对者的角度思考时,却发现即使有这些证据,对方仍然有可能强词夺理。

毕竟,如果有人存心想要抹黑皇后,那么他们完全可以辩称这些所谓的证据不过是皇后李宛和姜羽晨之间的一种独特情趣罢了。他们可能会说,这两个人喜欢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彼此的思念之情,而这些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并不能代表全部。而且,这也不是绝对的或者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发生的事情。

想到这里,她不禁感到一阵无奈。是啊,面对这样的强词夺理,她又该如何去证明皇后的清白呢?

或许,很多年前的皇后李宛也曾面临过同样的困境。她明明知道自己从未写过那些被指控的文字,但无论她怎样努力地提出证据,总会有人能够从中找到漏洞,从而使她的证明变得毫无说服力。最终,她可能因为无法自证清白而心理崩溃,选择了以自尽来结束这一切。

然而,即便是皇后李宛已经以死明志,那些别有用心的人仍然会牵强附会地将她和姜羽晨的死亡时间相近解释为她是为姜羽晨殉情。这种无端的猜测和恶意的解读,无疑给皇后的名誉带来了极大的损害。

随着思考的深入,妘姝逐渐意识到,仅仅依靠目前所掌握的这一点点收获,想要说服皇上开释自己,恐怕会非常困难。早在被云充媛算计的时候,她曾一度认为自己找到了关键的突破口,然而现在她才惊觉,这些所谓的突破口实际上并不能证明什么实质性的问题,反而存在诸多漏洞。

可是,她目前所能接触到的信息就只有这些,根本无从换个角度去深入分析。

她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在了那本话本上,心中暗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