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卫18为中心,各船向卫18靠拢。”
卫宏下达命令,针对的是没有在捕鱼作业的船只,现在已经没有必要散开,也不能散开,太分散的话,反而会影响到他们船队寻找鱼群,还不如收缩范围,哪怕是探鱼覆盖范围缩小,发现鱼群的概率下降,可考虑到剩余的船只,有三艘综合补给运输船,要是这些综合补给运输船正向发现的鱼群,也需要主力渔船过去下网,距离太远的话,主力渔船赶过去鱼群说不定就跑远了:“接下来卫18会降低航速,等着各船靠拢,重新进行编队。”
“其他正在作业的船只,结束之后再赶上来,往左右两侧进入编队。”
“注意卫18的位置即可。”
卫宏是在电台频道上喊话,这个电台频道各船的船长都在,他说的每一个字,各船的船长都可以听到。
前面是朝着没有在捕鱼作业的船只下达的指令,后面的话是针对正在捕鱼作业的渔船下达的命令。
“明白。”
“收到!”
“好的。”
“我船已经接近尾声,目前正在上鱼,渔网也收回大概三分之二,大概过个90分钟的样子,一个半小时就可以上完鱼,没有意外的话,两个小时之后就可以再次启航。”
收网,上鱼早就已经开始,哪怕是剩下三分之二的渔网,收回来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不出意外的话,鱼获运输船也肯定与其接驳,已经被捕上甲板的鱼,也在第一时间转移过去鱼获运输船里,然后直接入库冻起来。
但最后上鱼,整网起获,要是需要分拣的话,可能要花费多一些的时间,也只有分拣好后,才可以转移到鱼获运输船那边去,再入库冻起来。
之前上的鱼,也是分拣好后再转移过去的,可不会不分拣就直接转移过去,要是这么做的话,只会给他们返航回港后带来麻烦,工作量增大。
捕到鱼,都是在渔船上进行分拣,除非是遇到一些特殊情况,不然的话,他们不会自虐式的增加自身的工作量。
捕到的量太大,要是鱼获不进行分拣,乱堆乱放的话,后续又捕到其他的一些鱼类,就会使鱼获混杂在一起,使分拣工作增加难度。
原本同一种的鱼类,需要区别大小就可以完成分拣,要是再混杂了其他的鱼类,一加一就大于二,工作量大增。
“好的。”
卫宏清楚这些,也正是因为清楚,在一个半小时之内完成收网,可渔船重新正式启航追上他们却是需要在两个小时之后,多出来半个小时,这半个小时是为了做什么他门清,没有什么好说的,多嘴问了一句:“捕到的是什么鱼?”
“大剥包鱼。”
卫海给出答复,这么庞大规模的船队,可不是谁都能够担任起指挥者的角色,这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很有挑战性,正是清楚和了解,方才没有第一时间汇报,尽管捕到什么鱼于整支船队而言是一个好消息,特别是大剥皮鱼,价格可不低,更是一大好消息,可还是忍住没有第一时间报喜,等到现在问起才说一下:“数量不多不少,甲板上的预计,大概有个1200吨的样子,1200吨到1350吨之间吧,不会更多了。”
“噢,对了,这是保留下来的量,不是捕到整体的量。”卫海特别说明一下。
大剥皮鱼。
沿海城市的人并不陌生,甚至于内陆城市的人恐怕也并不陌生。
原因很简单,这是一种大号的剥皮鱼,长相跟一般的剥皮鱼一模一样,只不过个头比较大,市面上在卖的这种鱼,一条有个一斤多。
是的,一条都是一斤多,最低的也是七八两往上。
更小一点的,在市面上基本上见不到,也不可能见到。
原因很简单,低于七两重一条的大剥皮鱼,根本上属于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