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型的鱼群。”
卫顺给予回复,只沉吟片刻就给出答案:“建军号可以自己来,计划下一张围网,30公里长度,应该没有任何问题。”
之所以只沉吟片刻就给出答案。
并不是没有原因,从发现这个鱼群那一刻开始,他就已经在根据鱼群的情况做出判断,之后就是想对策。
等到自家堂哥问起的时候,他的脑海里已经有一个大概的方案。
是判断之后才想好对策,然后才是下网的方案。
“好的。”
卫宏不再多说些什么,距离比较远,他的实时渔讯也覆盖不到,只能是依靠自家堂弟来判断,再去下网,现在已经是一个经验十分丰富的船长,连自己的船队都能独立指挥,面对这么一个鱼群,又怎么需要兴师动众,难不成还要自己开着卫18过去看一下再帮忙么?完全不需要:“你自己来搞定,你左侧的渔船由你指挥,需不需要改变航向,避免鱼群等等,你来指挥。”
“其他渔船,不要调整航速,继续前行。”
“仁达3号留下,捕到鱼转移到仁达3号的鱼舱里,然后你们再重新追上船队,注意船队的位置。”
卫宏做出安排,一个大型规模的鱼群。
要是下网下得好的话,相信一网的捕获不会少,建军号或许可以装得了,可还是不要将鱼获装在建军号渔船上,在收网差不多的时候,鱼获运输船过去接驳,然后上鱼,直接将鱼获转移过去,这样后面会省事许多,反正都需要转移,不可能将鱼获存放在建军号渔船上。
就因为建军号渔船是主力渔船,后面还要发挥巨大的作用呢。
不会有任何的意外。
下网的工作,一般都是由主力渔船来,综合补给运输船不可能下网,除了特殊情况。
参与下网,一般也是作为围网的锚点,综合补给运输船下网,可相当少见,应该说从来都没有过。
所以,主力渔船相当重要。
要是不重要的话,也不会叫主力渔船了吧?
既然是主力渔船,还是要保证其航速的。
也是等到这一次出海的尾声,鱼获要是捕到很多,实在是装不下了,才会考虑装在主力渔船的鱼舱里,在此之前,不会考虑任何一丁点的鱼获存放在主力渔船的鱼舱里,为主力渔船减重,让其的动力更加强劲,在下网作业的时候才可以更加迅速,对应付鱼群的游动,从而下网更加精准,捕鱼效率拉满。
“明白。”
“收到!”
……
……
两艘船留下。
其余各船继续航行。
暂且不拉开阵型,保持正向前行,为的就是安全,还有就是别惊扰到鱼群。
还是33节的航速。
已经非常快。
可卫宏还是让船队保持正向前行足足半个小时。
已经远离了建军号渔船的位置,这才指挥船队展开新动向。
“角度不要高于5度…”
卫宏还是在电台频道上下令,所有的船长都将电台调到这个频道上,为的就是可以第一时间接收指令:“船队按照原计划展开,再次重复强调,时刻注定船与船之间的距离,保持安全距离。”
“阵型展开之后,也要时刻注意一下间距,别拉太开了,不会探鱼设备覆盖不到,中间有空档,有可能鱼群就刚好在这个空挡里,变成了探测的盲区。”卫宏又特别说明一下。
“收到。”
“收到!”
“明白!”
“……”
“……”
“……”
小细节,要特别注意,可别大意,一个大意会引发一系列的后果。
没有人敢大意。
而且卫宏的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