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上了沉重的枷锁。此乃饮食方面的五种头陀行之一。迦叶尊者在佛陀住世之时,以头陀行第一而声名远扬。头陀行共计十二种,前文已述其七,而此处所提的过午不饮浆,恰是那剩下的五种之一,主要关乎居住方面的问题。
第八、住阿兰若。“阿兰若”,梵语也,其义为“寂静处”。所谓“寂静”,恰似那世外桃源,清幽静谧,远离尘嚣,毫无喧闹之声,宛如那远离凡尘的仙境一般。此地常隐匿于山林之间,与城市相隔甚远,仿若两个世界。如此之地,名曰阿兰若,亦名阿练若,实乃修道之人绝佳之修行圣地。于阿练若处,其位置非随意而定,必有特定之地点与要求,如那夜空中最亮的星,指引着修行者前行的方向。
第九、树下宿。此乃一种别具一格的居住方式,缘何要择树下而栖身呢?实则,这与修道之人的心境和理念紧密相连。于修道者而言,天地之间皆可为庐,四海之内皆可作故乡。他们所追寻的,乃是一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境界,宛若那高翔之雄鹰,不为物质所羁绊。而树下,恰似那温馨之港湾,既能遮风挡雨,又可尽享凉爽,实乃理想之居住佳境。然需注意者,于每一棵树下留宿之时,皆有严苛之限制,不可逾越三日,至多留宿两晚。此中缘由,亦是出于对修道者心境之呵护。
真正的修道者,他们仿若那高洁的青莲,出淤泥而不染,不为世俗的供养所动。他们深知,过多的因缘际会和他人的供养,犹如那汹涌的波涛,可能会冲垮内心的堤坝,引发贪念和执着的洪流,从而侵蚀修行的纯粹性。因此,他们如同那飘忽的云朵,在每个地方短暂停留,住两宿便如那惊鸿一般悄然离去。如此一来,即使有人认识他们并想要供养,也如同那在迷雾中寻觅的人,难以找到他们的踪迹。这种行为绝非逃避或冷漠,而是一种对内心清净的执着坚守,犹如那钢铁般的城墙,体现了修道者不依赖任何人、不求任何好供养的坚定决心和崇高信念。在树下宿,不仅是一种居住方式,更是一种修行的态度和超凡脱俗的境界。它宛如那璀璨的星辰,象征着修道者对自然的敬畏、对内心的敏锐觉察以及对世俗诱惑的决然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