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苦行其五(1 / 2)

第十,露地宿。试想一下,在树下,那遮风挡雨的树叶子,宛如大自然为我们撑开的一把巨大绿伞,为我们遮风挡雨。而露天住宿,恰似以天地为屋,与自然水乳交融。这种生活是如此的浑然天成,毫无半点矫揉造作之态。当夜幕如墨,明月似盘,高悬于天际,繁星如璀璨宝石,闪烁于浩瀚夜空,整个世界都被一层银辉所笼罩。在这广袤无垠的天地之间,我们仿若成为了宇宙的一分子。正所谓“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月亮高悬于天的中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清辉如银,洒遍大地;微风轻拂过水面,恰似一位温柔的母亲,轻轻抚摸着孩子的脸庞,泛起层层涟漪。这般景象,令人感受到一种无与伦比的宁静与祥和,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在如此美妙的环境中,我们宛如置身于仙境一般,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的慷慨恩赐。那树叶的沙沙声,犹如大自然奏响的天籁之音,轻柔地抚摸着我们的耳畔;微风则如母亲的手,温柔地轻抚着我们的肌肤,带来丝丝凉意;仰望星空,那璀璨的星光如宝石般闪耀,仿佛是宇宙为我们精心准备的一场视觉盛宴。在这一刻,时间仿佛凝固了,一切都变得如此宁静而美好。这种纯天然的生活,宛如世外桃源,是很少有人能够真正领略到其中的奇妙之处的。它需要我们摒弃尘世的喧嚣与纷扰,如同虔诚的信徒一般,用心去感受、去体验。第十一、冢间住。冢者,坟墓之谓也。所谓冢间住者,恰似与死人同眠共寝。人或闻之,必大惊失色,以为此乃不祥之举。然实则不然,于坟冢之林间端坐,仿若与诸鬼为友,其中深意,非常人所能解也。何以要坐于坟墓之畔呢?盖因于此地,恰可修习无常观也。人生在世,犹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或早或迟,终有一死。而人死后,皆化为坟茔,内中唯有一堆白骨而已。于坟茔之侧,静坐修道,犹如置身于浩渺宇宙之中,能使人深切地领悟到这世间万物皆为无常,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无常者,犹如那变化莫测的风云,世间万物皆如过眼云烟,处于永恒的变化之中,无有恒定之态。人若能洞悉此理,便不会为身外之物而心生贪嗔痴念,亦不会有所执念矣。贪心者,恰似那永远填不满的无底洞,贪求无度,欲壑难填;瞋心者,犹如那熊熊燃烧的怒火,嗔怒愤恨,怨天尤人;痴心者,仿若那迷途不返的羔羊,痴迷不悟,执迷不返。此三心乃烦恼之根,能使人迷失本性,堕入痛苦之渊。而于冢间住,静观无常之理,恰似那醍醐灌顶,能使人看破红尘,放下对名利、地位、财富等的执念,从而获得内心的宁静与安宁。如此,则能远离烦恼,超凡脱俗,成就无上道果。第十二、胁不着席,仿若那高耸入云的山峰,坚定不移。所谓“胁”,恰似那坚固的城墙,守护着修行者的内心。“胁不着席”,意味着修行者如同那永不疲倦的苍鹰,常常保持坐姿,而非如那慵懒的绵羊卧躺。这仿佛是一场与自我的较量,他们以坐姿示人,极少躺下休息,仿佛在向世界宣告着他们的坚韧与执着。在印度,有一位着名的胁尊者,他的一生宛如一首激昂的战歌,始终坚守着这种修行方式,从未躺下过,始终保持着坐姿。这种常坐不卧的修行方法,犹如那璀璨的星辰,闪耀在头陀行的天空,被视为至高无上的修行境界。

之所以将常坐不卧视为头陀行之一,是因为人在躺着睡觉时,就如同陷入了一片无底的沼泽,越陷越深,越来越难以自拔,更别提起身去用功修行。而常坐不卧的修行者,他们宛如轻盈的蝴蝶,只是稍作停歇,便会振翅高飞,迅速投入到用功修行、参禅打坐的状态中。因此,常坐不卧对于修行人来说,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他们前行的道路,具有莫大的帮助。它可以帮助修行者战胜懒惰和贪睡这两个恶魔,让他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警觉的心态,宛如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航行的船只,稳稳地驶向修行和悟道的彼岸。

摩诃迦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