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王守仁接旨(1 / 2)

靖明 冬三十娘 2542 字 10个月前

第86章王守仁接旨

方凤看着他为难的样子,轻叹一口气说道:“既是同乡,为兄也不瞒你。今日前来,实乃大学士们奉上谕正陛下清名。如今令千金已然身陷其中,莫如直言其事。”

张楫听到“大学士们”四个字就抖了抖。

方凤继续劝道:“为兄直说了吧。令千金既已名传禁宫,来年选秀女,始终还是会列入名册的。是否点选,要看上意。呈递与否,做臣子的却不会留下说辞。当然,今年之内,你不需再有忧虑,若要年内为令千金议了亲,也没人说你半句不是。然则令千金经此一事,良配之家恐多有顾忌。济时,伱科途不顺,年近四十仍不能中举,若能因此成为国戚,也未尝不是一件美事啊!”

“……只恐一入宫门深似海,小女柔弱愚钝,晚生实忧呐。”

方凤看到他怯懦不安的模样,心想他大概就是分了太多心在儿女情长上才一直无法中举。

但当这件事被内阁安排到都察院、陈金又征询了解昌杰的意见、解昌杰推荐了最近往他身上黏得有点多的方凤之后,方凤看到了名单里有个同乡张楫顿时猛拍胸脯。

皇帝也是男人,解昌杰不信皇帝对这批先被太后的人选中的美人们不好奇。

方凤深信解昌杰对皇帝的了解绝对不会出问题!

而以方凤的官场经验来看,这名单中的五十四位秀女一定会再次被呈送宫中:查有没有问题又不是他们的职责,但没为皇帝选到可口的美人就是他们的错了。

白鹿洞书院中,清瘦的王守仁已经非常满意如今的状态,甚至计划好了余生要在这里怎样度过:讲学、授徒、将心学发扬光大。

但他知道,朝中重臣任由这种局面发酵,一半是因为皇帝与他身边幸臣的心思,一半是因为理学心学之争。

这很正常。自宋以后,理学是显学。如今朝堂上占据高位的,在经义的的学术观点上主要都是理学一脉的路子。

只要张楫“据实陈情”,再有些春秋笔法不牵涉到太后本人,那这件事就办妥了。

他顿了顿之后严肃地说道:“良知在人,随你如何,不能泯灭。虽盗贼,亦自知不当为盗,唤他做贼,他还忸怩。”

他王守仁并不受朝中许多重臣的待见。

江西庐山五老峰南麓的白鹿洞书院,历史可以追溯到李唐时。而至宋初扩建为书院,此后便与睢阳、石鼓、岳麓并称四大书院。

要不是有着将来的这诸多考虑,他岂会纡尊降贵,亲自到这里来劝说?

正好,张楫竟是不愿,而到他家来的太监竟说过“奉太后懿旨”之类暗示的话。

正统年间再次重建书院,弘治年间更有《白鹿洞书院志》问世,如今它的名声又越来越响。

王守仁既是受邀过来编修《南康府志》的,也是受邀到白鹿洞书院讲学的。

五十而知天命,他在这一年的正月终于提炼出“致良知”的大道目标。

陈九川、邹守益、夏良胜簇拥在王守仁身边,虽然姿态仍旧矜持稳重,但眼神里的兴奋与期待藏不住。

张家千金是没问题的,人家到现在也不太愿意入宫,岂会和太后那边有什么秘密约定?

……

南宋时期,理学大家朱熹奏请重修被焚毁的白鹿洞书院,此后更与这里结下不解之缘。

不像如果朱厚熜在这里,“龙头”上一定会冒出很多问号。

接完入京叙功的圣旨后,王守仁将宣旨之人请到客房中,他的弟子蔡宗兖自去安排招待了。

这种愉快的讲学氛围很快就被打破了。

“先生?”陈九川犹豫地问出口,“有功必赏,否则朝廷法度威严何在?陛下既已御极,前朝乱政仍将不息、佞臣巨宦仍能作怪吗?”

学堂中一时被这趣话逗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