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表面师生(1 / 2)

靖明 冬三十娘 2396 字 10个月前

第85章表面师生

离殿试还有十天,全部读卷官的人选倒也不用此刻就确定。

这次是提议读卷官的人选。

朱厚熜听毛纪推举杨廷和的弟弟、担任兵部右侍郎的杨廷仪,不动声色。

六部尚书中,除了袁宗皋之外只有刑部尚书张子麟被提名。

除此之外,杨廷和与毛纪所推选的都是某左侍郎、右侍郎或者翰林院中某些有侍读、侍讲学士头衔的人。

当然了,杨廷和也特别推选了严嵩与刘龙。

依旧有些泾渭分明的意思,王琼这些当日被弹劾过的尚书没资格担任读卷官?

梁储随后就毫不犹豫地提议了王琼、张璧、解昌杰,内阁会议就因此吵了起来。

首倡追谥于谦后,梁储的底气就这么足了不少。

面对这次内阁内部借读卷官人选争夺话语权的争议,蒋冕一直没有开口。

严嵩看在了眼里:虽然还是这些人,但就因为有了个不同的天子,内阁的格局已和之前截然不同。

这一次拜会,严嵩摆足了学生的姿态。除了追忆当年会试、殿试的事,感谢杨廷和数次写信请他还朝,其余则是向杨廷和请教给皇帝日讲的课程。

京城的穷秀才张楫却根本没心思聊这些,他家里又来了一位官老爷:都察院监察御史方凤。

杨廷和笑了起来:“惟中所言甚是。”

“全拜师相所赐。”严嵩恭恭敬敬地行礼。

在这方面,杨廷和自然有着充足的经验。

天子出席的第一次内阁会议开始变得像走过场一般,杨廷和本来寄予厚望,希望商量一些实际的大事。

当下,京城热门话题表面上是于谦,实则借古喻今,都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地讨论这位藩王继统的新君。

各种人菜瘾大的秀才、举人却不停歇。

难道皇帝不希望他在杨廷和身边有个信得过的臣下?

“晚生句句属实。”张楫一脸苦相,离座跪了下来,“时鸣公,既有同乡之谊,晚生方敢直言。晚生虽愚,亦知先有內使奉太后之命预选淑人、后有时鸣公因公事莅临寒舍该是何等诡谲。还请时鸣公指点迷津!”

至于殿试的策题,严嵩哪准备管这个?

当然这个赐字是细思极恐的,杨廷和若是时候再多花点脑子琢磨可能会更抑郁,却又不能确定什么,不能去猜疑严嵩什么。

一场师生“相谈甚欢”持续了足足半个时辰,杨廷和算是给了严嵩非常充足的单人时间。

至于策题,朱厚熜也让杨廷和失望了。

他就怕皇帝仍旧想拿礼法做文章。

眼下严嵩真可谓是平步青云了,日侍左右,只要皇帝再欣赏才干,下一步就是好缺上的历练。

杨廷和殷切地看着他,“惟中啊,伱此番有了这际遇,日后前途不可限量。今科贡生已蹉跎年余,虽说学问应当更精进一分,然陛下会出何策题,恐怕也令他们更加无从捉摸。”

严嵩来了,这让杨廷和很喜欢。

那天严嵩拜会梁储,真的只是为了起居注上关于皇帝首次单独召见阁臣的记录?

但严嵩过于浓烈的尊敬,让杨廷和忧虑起来。

他今天只去拜会了杨廷和。

殿试时间确定下来,五月十八,贡生们热议了几天于谦之后也终于消停下来紧张备考。

严嵩就像对梁储说话时一样,没什么言语上的把柄被拿捏住。

关于“礼靠的是钱”那种偏颇之论,如果拿到殿试上去让贡生们议论,恐怕会天下骇然。

一句师相,一句所赐,杨廷和心里熨帖了不少。

像这样的理解,谁知道皇帝还有多少?

杨廷和轻叹一口气,缓缓走到了花厅门口。

既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