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问题来了(1 / 2)

朱恒再一次收到锦衣卫的密信,将朝堂中发生的最新情况看完后,右手重重拍在案上一拍说“太棒了,杨廷和要败了。”

站起身在二堂里踱步,思考着朝堂斗争今后的脉络。朱恒认为他的到来,目前来看,还改变不了多少历史的轨迹。今后杨廷和出大招,百官死扛,按嘉靖的脾气性格,还是会出现廷杖事件的。

这也是朱恒不愿意看到的,他想改变这一即将要出现的情况,甚至改变今后几十年的嘉靖。

拿出纸,很快的给嘉靖写了一封信,信中提到“斗争即将胜利,而你面临的选择是胜利的方式。当然你可以用高压态势用皇帝之威去胜利,但我更希望你以温和的方式,利用目前舆论倾向于你的有利条件,既能赢得漂亮,又能给对方颜面。

文官爱颜面,丢了颜面他就会跟你决裂,跟你死斗。妥善地处理好今后与百官的关系,关系到今后你的统治。若是发生政治裂痕,就算你用几十年入弥补都无济于事。所以最好就是不要发生。

所以听我的,要是杨廷和率百官逼宫,你也要克制情绪,利用自己的智慧与身边一切有利的条件去接招,就像太极一样。

一旦你赢了,杨廷和灰溜溜地走了,百官还会记着他多久?时间久了自然就不会再跟你斗下去了。时间久了,杨廷和的影响自然减弱乃至消弭。时间久了,你的权威自然能影响朝堂,控制住百官。

期待着你的胜利,到时候我在上海灌醉自己为你庆祝!”

“希望这封信有用吧。”朱恒心里想着。慢慢地把信封好了,交给锦衣卫,并吩咐一定要送到陆炳手上。

处理好此事,朱恒心里轻松多了,谁知天不遂人愿,麻烦找上了他。

县丞跑来告诉朱恒“大人,今天县里至少又多了300个流民,再这样下去我可安置不了了。上海才多大呀,大多田地都有所属。再不想办法要出大乱子的。”

原来问题是这样的

上海县处于长江下游,较少发生水灾,天气适宜,所以多方流民会选择到华亭,上海。但是流民的数量不会太多,上海县会想办法安顿好他们,重新上籍。

问题出就出在,朱恒做出的农税减为二十税一上了。消息一经传开,不管是正在逃难的流民,还是已经找到地方混口饭吃但尚未入籍的流民都争先恐后地涌向了上海。

一开始,用从上海大户手里追回了许多非法所得土地,加上本来上海无人荒地,顺利地安置了一批又一批流民。

但是经不起这每天几百上千的流民涌入啊,忙点也就算了,县丞以下的官吏也能扛着。但现在问题是流民多的,上海快要没空地安置他们了。赶又不能赶,想收却无地,让上海县衙怎么办?

朱恒从政经验也是缺乏的,当初的确没有想到会发生这个问题。前几个月虽然流民多了起来,但他手中有地,也就妥善处理好了。本以为流民数量会随着安顿的人数增多而减少,谁知事与愿违。

思考了片刻他对县丞说“先看看工匠籍的有多少,能安排的全都安排到工地去,先给他们有口饭食,自力更生。今后上海发展需要更多的工匠。兵籍的扔给戚继光,剩余农籍的我想办法处理。先开仓放点粮给他们,一定要把他们稳住了。”

朱恒立马坐车到府治找何鳌商量去了。

“大人,这就是目前上海面临的情况。”朱恒向何鳌讲述了他的困境“你看是不是能和华亭县商量下,流民安置到他们那里去,那里大户的土地退还工作做的也差不多了。至于农税问题早晚也是要实施的,趁此机会一并做了吧!”

何鳌对于这个朱恒很无奈“师弟啊,你尽给我出难题,我这个知府当的有点像你的保姆。回去吧,这事我去办。”

朱恒说“谢师兄。听老师说他在运作你去浙江,先恭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