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斗争升级(1 / 2)

就在朱恒为了改革努力之时,嘉靖也在筹划着自己的斗争。经过两年的经营,嘉靖已经入门了皇帝这一职业,也不再是孤家寡人了。

有皇帝这个金字招牌在,只要他站在那里,自然会有人向他靠拢。斗争初期,张璁,杨一清,王守仁之流就选择了靠向嘉靖。

杨廷和集团实力还是强大,根深蒂固。为了大家的利益,自然不会允许新的人进来瓜分蛋糕。

张璁因为一开始就站出来挺了嘉靖,被嘉靖连升数级,从礼部观政提拔到礼部主事。可是杨廷和等人怎么会容忍此人站在朝堂中为嘉靖摇旗呐喊呢,没看到就连老资历的杨一清还不是被按的死死的没有复职吗。一系列的操作打压,终于把嘉靖的红人发配去了南京。平调当了个南京刑部主事。

一下子,朝中帮嘉靖说话的声音小了许多。但是嘉靖的脾气还是很倔的,你要斗我就和你斗下去。

开封贪污案给了杨廷和集团一记沉重的打击,也给了嘉靖那边反扑的最好时机。

嘉靖通过太监与南京的张璁联系,计划着。同在南京刑部任主事的桂萼与张璁志同道合,决定一起行动。

一切筹备完成后,张璁与桂萼旧事重提,再次上书嘉靖,疏请称孝宗为皇伯考,兴献帝为皇考。

嘉靖看到奏折后再次在早朝中提起此事,自然受到了杨廷和等百官的反对。说求推舟,嘉靖退让了一步,说“此事可以再议,但朕以为张璁,桂萼忠于大明,热衷朝政,应当重新启用,即日召回京,任礼部主事。”

就这样,张璁又回到了北京,顺带多了个帮手桂萼。

杨廷和与众多心腹商议,礼部尚书汪俊劝说杨廷和“张璁,桂萼二人归附陛下,对我等不利,我看要想办法让这二人永远闭嘴。”

杨廷和认可了这个想法,随即计划着找人偷偷除掉他们。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所以也没有不被锦衣卫获知的秘密。得到消息的陆炳安排人手暗中保护张桂二人,阻挡住了几次暗杀。保住了两人的性命。

没过多久,嘉靖下旨,封张桂二人为翰林学士,负责礼仪问题,变相的支持张璁二人继续就“继统继嗣”问题向杨廷和开火。杨廷和那里多次暗杀没有成功自然也不会在继续下去。

张桂二人受嘉靖指示,不时地抛出自己的见解与主张,在舆论方面得到各方支持。试图扭转局势。

这招的确卓有成效,没多久湖广总督席书就上书附和张桂二人,为嘉靖站台。这可是重量级的人物,他的公开支持代表的不仅仅是他,还有他身后的一帮子人。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连锁反应。

这不,紧接着吏部员外郎方献夫又表示支持“继嗣不继统”。其实杨廷和集团也知道,他们的软肋就是遗诏中的那句“继嗣”,但是也没有后悔药。随后吏部尚书乔宇出力打压了此人,斗争愈演愈烈。

同时在野的杨一清发力了,看准时机,他在朝中的心腹一起上书,表示支持“继嗣不继统”的观点。这可是一帮子具有攻击力的人,在朝堂上还是具有些实力的,这招一出反响不可谓不大。

再说王守仁,他学生众多。在他的授意下,拥护者们纷纷在民间发表言论支持嘉靖,制造舆论攻击杨廷和集团,使得懵懵懂懂的百姓也越来越感觉皇上是对的,杨廷和那帮子人太坏了,不让他认自己的亲生父亲。

朱恒在此之际,每天利用《上海日报》来引导舆论,不管能不能影响到北京的朝堂之上,至少能作用。

现在《上海日报》已不单单是上海人在读,就连浙江,江西等地都有人抢着买回去。如今《上海日报》在江南还是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煽动力的。这可是对手不曾重视,还未掌握的宣传的力量。江南等地的百姓,在宣传战的攻势下,一边倒地支持了嘉靖。

量变到质变,一时间,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