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和的发展,需要大家一起使劲。”张扬放下茶杯,语气没什么波澜:“你在任上做过不少实事,开发区的框架是你拉起来的,老城区改造也是你牵头的。
只要后续不出问题,退休后自然能落个好名声。”
林振华心里一松,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担。
他知道,张扬这话是给了他定心丸。
只要他不再折腾,安安稳稳等到退休,之前的那些事,就不会再被翻出来。
威胁吗?
也许吧。
如今的林振华不想考虑这些。
“安梁县的路,我会盯着。”林振华站起身:“下周我去安梁县调研,顺便跟李阳同志碰个面,让他放心,市里的班子会全力配合。”
张扬也站起来,两人握了握手。
林振华的手有些凉,力道却很足——这是一种妥协,也是一种默契。
走出会议室,夕阳已经落到地平线以下,天空染成了橘红色。
张扬看着林振华的背影消失在楼梯口,拿出手机给李阳发了条短信:“方案已过,下周可以动工。林书记下周去安梁县调研,你们正好对接下后续的产业规划。”
没过几分钟,李阳的回复就来了:“好的。”
……
……
嘉和市的权力天平,在张扬到任后的一年多里,悄无声息地完成了倾斜。
省委大院的会议室里,季度经济工作汇报会刚结束。
分管政法的副省长金景拿着嘉和市的报表,目光在 “跨河大桥进度”“东方电子产值”“夜市带动就业人数” 来回扫过,抬头看向身旁的省委组织部部长邱永逸:“张扬这小子,把嘉和的经济盘活了。”
邱永逸点头,翻开手里的干部考评表,嘉和市班子成员的评分里,张扬的 “群众满意度”“项目推进效率” 两项,分数远超其他地市的同级干部。
“林振华那边,上次开发区整改报告交上来,避重就轻,没提实质问题。” 他顿了顿,笔尖在纸上划了道线:“省里这次没批他的补充经费申请,就是想敲敲他。”
金景放下报表,靠在椅背上:“陈明远的案子,牵扯出不少开发区的老问题,作为市委书记,林振华没责任是不可能的。
现在不追究,是看他快到龄,不想把事情闹大,但也不能让他再握着实权不放。”
两人对视一眼,都明白省里的态度 —— 对张扬,是放手让他干;对林振华,是 “软约束”,让他在任上安稳过渡,别再折腾。
这种态度,像一层无形的网,罩在嘉和市的权力结构上,谁都看得明白,却没人点破。
林振华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手里捏着那份被驳回的经费申请,纸页边缘被捏得发皱。
上周,他让省里提交了 “老城区二次改造” 的方案,想在退休前再搞个像样的项目,结果方案递到省里,被金景以 “资金优先保障安梁县道路修缮” 为由压了下来。
这种情况,在两年前是绝不可能发生的。
他走到窗边,看着市政府大楼的方向。
那栋楼比市委大楼,玻璃幕墙在阳光下闪着光,像张扬那双总是胸有成竹的眼睛。
他想起半年前,省纪委找他谈话,问起陈明远在开发区时的土地审批问题,他当时吓得手心冒汗,后来才知道,是张扬在省里替他说了话,说 “先整改,再观察”。
可这份 “帮忙”,更像一种警告。
张扬手里握着多少关于开发区的证据?
他不知道。
他只知道,自己现在就像踩在薄冰上,稍微一动,就可能掉进冰窟窿里。
桌上的电话响了,是县委办主任打来的,说安梁县的道路修缮工程,施工队已经进场,李阳想请他下周去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