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6章 焦头烂额的大将军(1 / 3)

皇浦云的密信发出去不久,李俊山,朱胜达,哲骨拉善全部秘密的来到了钧水边城。

夜色如墨,帅帐内烛火通明。皇浦云看着案前摊开的舆图,朱胜达的手指正叩击着钧州的位置:三州犬牙交错,若各自屯兵,粮草军械便是三笔开销。李俊山接过话茬,将狼毫在砚台里蘸了蘸:去年义兴路镇干旱,云州的援粮卡在太陉三天。

哲骨拉善忽然拍了拍腰间弯刀,铜铃似的眼睛扫过众人:草原的苍狼,从来都是成群结队。他粗粝的手掌覆在云州地界,俺的部族子弟,现在已经熟悉外面的日子,云雾谷都没有多少人了。

皇浦云提起笔,在三州相连处画下一道弧线:从今往后,钧州的铁、辽州的粮、云州的兵,当如臂指使。烛火在他眼中跳动,第一步,先撤去三州界碑,让商队和信使畅行无阻。

帐外忽有夜风卷起旌旗,四人同时望向帐门,仿佛已看见三州境内驿站燃起的烽火连成了一片星河。朱胜达忽然笑道:明年春耕,或许能让云州的牧民试试钧州的曲辕犁。李俊山抚掌应和,哲骨拉善则用哲骨族语低吟起古老的战歌,歌声混着烛火的噼啪声,在寂静的夜里传出很远。

原本皇浦云还想把岱州,庆州,佰州都拉进来的。想着开始不能把动静搞得太大,到时候被京城那边联合其他州围攻就不好了。

帅帐内烛火摇曳,皇浦云手指在案上三州舆图缓缓划过,沉声道:李俊山,你可愿主持三州政务?

帐下青衣文士起身拱手,正是以治政闻名的钧州州牧李俊山。他目光扫过舆图上交错的河道与城郭,朗声道:我愿意,当以抚民安业为要,整饬吏治,为三州立稳根基。

皇浦云转向左侧铁塔般的将军,哲骨拉善,三州军防便交予你。

金盔将军虎目圆睁,抱拳砸向胸膛:末将定不负所托!即刻整军经武,严守关隘,绝不让半点烽烟惊扰治下百姓!

朱胜达。皇浦云看向角落里默立的中年官员,三州粮道繁重,需你总领调度。

朱胜达沉稳躬身:我已备下粮草清册,即刻启程督运。必确保各州粮仓充盈,军民用度无缺。

皇浦云起身走到三人面前,烛火在他脸上投下明暗交错的光影:三州初定,百废待兴。俊山需以仁心施政,哲骨拉善要以铁血守土,胜达当以缜密护脉。他抬手点向舆图上的三河交汇处,记住,政务为基,军防为盾,粮道为血脉。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三人闻言对视一眼,同时拱手:我等明白,必同心协力,共保三州安定!帐内烛火噼啪轻响,将三道身影在帐壁上投下交叠的影子,宛如一座稳固的山。

三州交界的界山渐渐褪去了剑拔弩张的戾气。曾经的戍楼变成了通商的驿站,过往的商队在暮色中升起炊烟,云州的皮毛、钧州的瓷器、辽州的药材在同一处市集交易。关墙下的石板路被不同口音的脚步磨得发亮,市集上既有钧州商贩用辽州话讨价还价,也有云州牧民学着钧州人煎茶。

最热闹的要数三州共有的,每月初三开市时,三色牙旗在风中招展。穿羊皮袄的辽州汉子蹲在钧州瓷碗摊前,鬓边簪着云州野花的姑娘正把草药塞进钧州织锦的荷包。戍卒们早已解甲,有的开起了客栈,门板上还留着当年刻下的箭痕,如今却挂着三州通衢的木匾。

暮色里,混血小儿追着驼铃跑过界碑,碑上禁止越界的刻字已被岁月磨平。三州的炊烟在暮色中交织成一片,鼎沸的人声里,新的歌谣正被不同口音的人们一同传唱。

钧水滔滔,浪涛拍打着边城的城墙。皇浦云站在城楼之上,眉头紧锁,望着对岸的骅州方向。那里是费朝的地界,也是那群神秘军队的藏身之所。

每隔几日,那群身着黑衣的骑兵便会突然出现在边城附近,烧杀抢掠一番后迅速撤退。皇浦云多次下令追击,可对方就像泥鳅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