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两位访客(1 / 2)

第32章两位访客

7月中旬。

一对年轻大学生坐着长途汽车,从杭城赶到了乌义县。

随着乌义县小商品市场越来越有名,开往乌义县的班车越来越多,每次开过来时,车上的货架、底下的货仓基本是空的。

回去

塞不下,根本塞不下。

填得满满当当。

每一次发车,抢货仓就跟打仗似的,因为这事,还闹出不小的动静。

经常有人斗殴。

没办法。

货架那就是钱呐。

不是什么人都能跟王旦一样,随便调到车皮,还是火车皮。

那是普通人能沾的吗

“好热闹。”

看到车站熙熙攘攘的人流,马赟稍微有点感慨。

以前,他没来过乌义。

在小商品市场成立之前,他甚至没怎么注意这地方,即便知道了,他觉得一个县城也不会多繁华。

但现实却跟他想的不一样。

别的不说,乌义县的车站就修的很大。

车站停车场,至少能停下上百辆车,几乎每隔几分钟,或有一辆车到站,或有一辆车发车。

热闹的不像一个县城。

比杭城那边,也不差多少。

“是啊,这边发展的好快。”

秦湘竹也很惊讶,她上一次过来还是两年前,那会,她刚刚考上大学,过来感谢陈老师。

上次的车站,还不是这样。

也不是这里。

他们今天到的地方是新车站,一天能发300多班车,平均4分钟一班车。

连晚上,都有班车。

小商品市场的发展,带动了一连串的产业。

货运公司、住宿、餐饮等等,全部都火了起来,虽然这些大部分都是国营。

但国营也得有人才行。

人不够用。

那就招。

如果黄玲玲是现在毕业,根本不用待业,像他们这种国营厂子弟,可以优先入职。

如今,乌义县这边的就业岗位能招的,基本全招了。

每年还能额外接纳一些分配来的中专生、大专生、大学生。

不愁没有工作。

然而,不少乌义县本地人却不想进厂。

进厂挣得那点钱够干啥

全是死工资。

很多年轻人都选择‘下海’,当个体户。

没别的原因。

因为个体户,他挣钱啊!

只要兜里有钱,管他稳不稳定,个体户一年挣的钱,抵得上厂里上班十年八年。

就这,还用考虑稳不稳定吗

干个四五年,能顶的上厂里上班一辈子。

第一批在乌义小商品市场开摊的人,基本上都发了。

年入过万,那都是基本操作。

挣的多一点,年入十万,也不是不可能。

这就叫乌义速度!

黄玲玲和骆玉珠挣得虽然没有十万那么多,但一人一年挣个三四万,那还不是问题。

自从黄玲玲每个月给家里两百块钱补贴,她在家里的地位直线上升。

给她说亲的人,都快排到马路上了。

不多时。

秦湘竹领着马赟来到了一间小院前,看着紧闭的大门,她上前敲了敲门。

笃!

笃!

“谁啊”

少顷,门内传来了一道女声。

听到这声音,秦湘竹有点意外,陈老师这边怎么还有女的

难道陈老师已经结婚了

很快。

院门从内打开,穿着碎花裙的骆玉珠出现在两人面前。

“你是”

看到门外的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