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章 清帝诱降(2 / 3)

明末之虎 遥远之矢 6977 字 2021-02-22

你部兵马,亦由你再行统率,朕绝不插手过问,除此之外,朕还会给你在大清国中,如孔有德耿仲明一样,划地拔土,让你自行养兵就食。李将军,这般条件,足见朕爱材之诚心了吧?岂不比你在那李啸手下,仅仅当个带兵打仗的将领,要强太多了么?“

皇太极说完这话,满心以为李啸肯定会大为心动,谁知,令他没想到的是,李定国听了他的话,却又是一声冷笑回道“皇太极,你就别来做劝降本将的美梦了。我李定国,自跟了平辽王李大人以来,深受其信重,这份知遇之恩,堪为百世不遇。故李某早已下定决心,此生纵死,亦要为李大人决然效力。这背主另投,腆颜求存之事,李某却是断不会做的。更何况,要本将屈身侍鞑,卖国求荣,哪怕你封本将为王爵,本将亦视之为垃圾狗屎,这般无耻无德万人唾骂行径,恕李某断难从命!“

皇太极听到这里,脸上的假笑消失了,他脸上怒色涌现,大声喝道“李定国,朕完是出于一片爱材之心,才对你说这番话的,你可要好好想清楚,真若两军交战起来,你部可是必败之局啊!到时玉石俱焚,鸡犬不留,你可不要后悔!’

李定国大笑道“皇太极,那本将也可以告诉你,本将向来不是怕死之人,自跟了李大人以来,早就有了这战死沙场,马革裹尸的觉悟了。况且我军皆是忠义之辈,又岂会如孔耿之流的卑鄙之徒,屈身投鞑以苟且活命,腆颜求荣!你还想劝降本将,我劝你早早死了这份心思吧!更何况,本将若能在此为国尽忠,且不说身后哀荣,将来平辽王李大人,必定会为本将报此大仇,本将当可含笑九泉,再无半点悔恨,又有何难过的呢?皇太极,你休要再在这里多废口舌了,你若要取这海参崴堡内城,只管带兵来攻便是,又何必这般聒噪!”

皇太极久久地看了看李定国,眼中满是怨毒之色,他冷哼一声,再不说话,随即拔马后撤,驰回本阵之中。

入得阵来,皇太极立刻召集多尔衮,多铎,豪格,阿巴泰等人,一道入军帐议事。

皇太极脸色铁青地,向众人讲了一遍,那李定国铁石心肠不肯投降之事,语毕,便是一声长叹。

“可叹哪,朕不记前仇,以这般优厚之条件,特招揽这李定国,却不料此人浑然不肯上钩,断然拒绝了朕一片真诚劝降之心,实是令人可叹。也不知道为何,李啸那厮能如此收服人心,以至让李定国这等能战之将,愿为其誓死效忠,倒是殊以为奇。”

听了皇太极这番感叹,豪格在一旁插话道“汗阿玛,那李啸这厮,之所以能这般笼络其部下将领,无非是凭高官厚禄一法罢了,汗阿玛又何必如此纠结。”

皇太极摇了摇头“非也,以朕观之,这李定国非是利禄之徒,却能对李啸这般效忠效力,决非只是贪图李啸的名爵官位。况且,李啸这厮,只不过是明国的平辽王而已,又能给得了他甚么诱人动心的官位呢?此人这般执拗强硬,为李啸誓死效忠,真真令朕感叹啊。”

多尔衮在一旁插话道“皇兄,以臣弟看来,这李定国,无非是看上了李啸将来前途远大罢了。以臣弟观之,李啸那厮野心勃勃,虽名为崇祯皇帝之附马,但此人必定不能恪守臣节,在其将来羽翼丰满,势力养成之后,朝廷将会对其再难节制,李啸极可能叛主自立,或者干脆吞并明朝,成为明国的实际统治者。故臣弟在想,这李定国,应是看到了这一点,认为跟着李啸将来前程不可限量,才这般死心塌地地跟他吧。”

听了多尔衮的话,皇太极才点点头道“老十四说得有理,李定国之所以这般死硬要为李啸尽忠,定是看到李啸将来前景可观,才下定决心为其效力的。唉,也算是人各有志吧,不能强勉,不能强勉啊。”

这时多铎也插话过来“皇上,那李啸,真的这般有能耐吗?莫非,他是董卓、司马懿一般的人物么?”

皇太极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