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 唐明议和(2 / 4)

明末之虎 遥远之矢 6717 字 2021-02-22

治下军兵建制,自此以后,朝廷亦不得过问。“李啸淡淡道。

“唐国公,这”杨嗣昌脸色又难看起来。

如果说,李啸前两个条件,虽多有跋扈之处,但归根结底,多有情有可原之处,朝廷也还可以容忍。但象这一条,几乎是摆明了,李啸本人,及其治下的唐军,再不受朝廷约束,在大明帝国中,相当于是一个完独立的藩镇般的存在。

这样一来,李啸虽明为大明臣子,但朝廷却对他,再没有半点约束力可言了。

这是一个危险的开端。

见到杨嗣昌面有难色,李啸冷笑一下道“杨大人,可是觉得本公这个条件,颇有过分之处么?那本公再明白相告,我部军兵,虽不受朝廷直接制约,但诸如剿灭流贼,抗击鞑虏之事,本公亦皆会派兵参加,绝不置身事外。而且我部军兵,部粮饷皆是自行筹备,不费国家半份钱粮。并且在大明国中,就以现有地界为限,也不会再与朝廷争权夺地,以致再生内讧。可以说,大明只以这登州府一府之地,再加上单县与塞外的金汤城,便再不花半文钱半粒米,就稳获了本公这支战力强大的精锐部队,这样的好事,又何乐不而为呢?”

杨嗣昌闻言,心下长长地一声叹息。

李啸话说得这般明白,杨嗣昌知道,这事情,已然没有商量的余地了。

不过,话说回来,李啸这个条件,虽有国家无法管控约束之嫌,但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能让这样一支强悍能战的精锐之师效忠自已,剿灭流贼,抗击鞑虏,也还是可以勉强接受吧。

想到这里,杨嗣昌脸上泛起淡淡苦笑,便说道”好吧,这个条件,本阁也答应了。如唐国公再无他议,那可否就此签下文书协议,让杨某带回京城,由皇上签字定夺后,唐国公与朝廷之间,就可就此议和了。”

李啸大笑道“本公之条件,已然说完,却是再无他议,若杨阁部也无意见,那就按本公这三道条件,签下协议吧。”

很快,李啸命人拿来笔墨纸砚,与杨嗣昌逐条拟好条款,便一式两分,分别签字落款。

随后,杨嗣昌揣好干透的协议纸张,便起身向李啸告别。

“李大人,杨某即刻回京,请暂侯消息。”

李啸见杨嗣昌这般归心似箭,欲返京城禀报,也不便阻拦,便笑道“好,那就有劳杨阁部了。另外,本公有500两程仪送上,杨阁部勿要推辞。”

杨嗣昌一声苦笑,拱手道“唐国公盛情,那杨某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杨嗣昌收下程仪,一路急赶,不过四天功夫,便顺利返回京城。随后,杨嗣昌立即入宫,将与李啸谈妥的协议,交给崇祯皇帝过目。

崇祯打开协议,速速急览,随后,不觉脸色僵住。

一时在偷偷观察皇帝表情的杨嗣昌,见皇帝陡变脸色,心下不觉一沉。

“文弱,你这协议,前面两条,朕还可以捏着鼻子认了。但若这最后一条件,李啸非紧急情况,不入京奉诏,且其治下疆域与其部下军兵,朕也不得插手,那岂非自今以后,朕将再也无法管控约束李啸了么?”崇祯一脸阴沉,喃喃低语。

杨嗣昌心下一声轻叹,便拱手急道”皇上,莫怪微臣说话直接。难道于今之状,皇上又有何法,可以管控李啸了么?现在李啸已愿回头,与皇上重归于好,不再重起刀兵彼此攻杀,便是难得好事啊!且李啸部下的精锐之师,也愿再为大明所用,剿流贼,打鞑虏,以尽臣子本份,那陛下又何必非要对李啸之军,严加管控呢?况且,李啸之兵马,部自筹自建,不费国家半粒米粮,相当于国家不花分文,便凭空得到了这样一支精锐能战的军队,从这方面来说,李啸的这个条件,倒也不是不能答应啊。”

崇祯低着头,一脸阴沉的他,沉吟不语。

杨嗣昌拱着手,以一种焦虑不安地神色,望着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