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 北图库页岛(2 / 4)

明末之虎 遥远之矢 7173 字 2021-02-22

于民族概念与文化已然形成,当局这般行事,亦有其无奈之处。而在李啸身处的这个明末年代,蛮荒土著们的民族意识与民族文化,远未定型,李啸完可以利用汉文化的优越性与包容性,将这些连文字都没有,只有一些原始粗陋的低级宗教的土著,消化吸收,让其真正成为汉族大家庭的血脉分支。

协议签定完成后,李啸便派镇东营营长武壮,率领镇东营甲总甲哨兵马,以部落头人为向导,用摧枯拉朽般的强大武力,一举击溃了刚刚占据此部落山寨的另一个虾夷部落,让该内附部落,得以顺利返回原山寨中。

说来好笑,这名部落头人,在重占山寨后,为了向李啸表示感激之情,竟挑了十名部落中他认为最美丽的女人,赠予李啸,以为谢礼。

对于这份“美人礼物”,李啸大笑收下,然后回赠给该部落头人铁器、呢绒、海盐等丰厚谢礼,随后,他便将这十名虾夷女子,婚配给了十名汉族移民。

李啸的这般既立威震慑,又厚利引诱的民族政策,在一众虾夷部落中产生了巨大反响,很快就取得了极好的效果。

仅仅两个月过去,就又有四个深受大部落欺压的小部落,请求内附。李啸当然痛快地答应了他们的需求。

在虾夷岛上,一切事情都开始走上正轨之际,李啸没有闲下来,而是立刻抓紧时间,北上拓展库页岛。

库页岛,位于外东北,自古以来都是中国领土,曾是中国最大的岛屿。旧称苦叶、苦兀、骨嵬或黑龙屿。俄译名“萨哈林岛”,日本称为“北虾夷地”(指北海道以北)或“桦太”。该岛现为俄罗斯最大岛屿,属萨哈林州管辖。

库页岛位于黑龙江出海口之东,东面和北面临鄂霍次克海,西面隔鞑靼海峡与大陆相望,南隔宗谷海峡与日本国接壤,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此岛地形南北狭长,面积约76400平方公里,仅比北海道略小一些,其形状有如一条修长的小鱼,拥有超过6000条河流及1600个湖泊,自然资源极其丰富,物产丰裕,现为俄罗斯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这美丽富饶的库页岛,在历史上,曾先后为唐朝、辽朝、金朝、元朝、明朝、清朝等中华朝代直接或间接统治。而在1689年(清康熙二十八年)9月7日,中俄两国签订《尼布楚条约》,第一次从法律意义上,确立包括库页岛在内,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属于中国正式领土。

只可叹,这样丰美的宝岛,引来了罗刹鬼的觊觎,1858年和1860年,侵略成性的俄国,通过《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迫使积贫积弱的晚清政府,割让包括库页岛在内的整个外满洲。后世的李啸,每次读到这样悲惨的近代历史,无不扼腕痛惜怒发冲冠。

在明代,库页岛被明人称为“苦夷”、“苦兀”,不过李啸不喜欢这个名字,感觉太过悲情,他还是更喜欢唐代时的称呼,库页岛。

这是因为,在唐朝时,库页二字是同属于黑龙江下游,直接受到唐朝控制的黑水靺鞨,对于岛上的费雅喀人的称呼,因而唐朝沿用了这种说法,而且这种说法,在清代又重新使用,一直作为中国对该岛的正式称呼。

在明朝时,库页岛上,基本上是东海女真与费雅喀人两大当地土著民族居住,只在南部边缘地带,还有少数虾夷族人定居。其中的东海女真,在明末清初时分化为赫哲族,鄂伦春族等少数民族,而费雅喀人,则在近代改名为尼夫赫人。

1409年,明朝在元征东元帅府旧地奴儿干城设置奴儿干都指挥使司(在这之前,明已在黑龙江流域设卫所115个),同年明军征服苦兀,库页岛进入明朝版图。此后岛上的当地住民向明政府派出了正式的纳贡代表团。

1412年,明朝向当地住民颁发印绶,在库页岛北部近海处设立囊哈儿卫,在中部波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