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鬼崽 湘南鬼崽 第三章:两年(1 / 2)

猎墓 且钓寒江雪 3278 字 2021-03-03

“1972年6月,兰州军区某部战士在贺兰山下挖掘工程基础时,意外的让十几件古老的陶制品重见天日。此后考古队介入,并在这片荒漠中发现了被无垠的野性大漠托起的金字塔形黄土建筑,沉睡千年的西夏王陵……”

“1989年,新疆维吾尔地区塔里木盆地中部,精绝国探秘,“泽地热湿,难以履涉”……”

笔记中出现的古墓和探险,二叔都有参与,要么是以组织者的身份,要么就是被聘请的顾问。每一次的记述都十分详尽,甚至将入墓时的感受都写的很清楚,让我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我看的入迷,明姨依然在自己的沉寂中,一时间,房间内的气氛变的有些压抑。

不知过了多久,这种安静的气氛由明姨打破,她身着那身好看的淡蓝色绣花旗袍斜靠在我身旁的桌子上,赤裸的洁白的胳膊轻抵着桌边,微侧着头看着我,向我转述着二叔的安排,仿佛刚刚的沉寂扰乱了她的情绪,此刻的她收起了让我如沐春风的微笑,变的无喜无悲。

走出“清闲居”之时,我回头看了她一眼,依然如我刚进门时看到的样子,背对着街道,卷发旗袍。只不过那个背影与之前相比有些形影相吊。

按照来时的路线,我踏上了返程。坐在硬卧车厢过道的座椅上,窗外略过一排排已经被雾霾沾染的有些发灰的建筑,离开了首都,眼前又闪过了一片片空洞的田野,并没有书中所写的“草长莺飞,莺歌燕舞”,满眼有的只是死寂。随着暮色的降临,这种空洞的景象也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漆黑,这种感觉就好像又坠入了那片囚禁过我的幽暗“森林”,这次是二叔将我推进去的。

车厢中充斥着与来时一样的嘈杂,戴上耳机,甲壳虫的《挪威的森林》只能掩盖耳朵外的嘈杂,却掩盖不了我内心的“嘈杂”。

二叔让明姨转达给我的安排是让我考上北京的一所大学,学习考古。关于我的那些疑问,在我读考古的期间,他会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为我解答,至于什么方式,明姨也不清楚。

告别了窗外的漆黑,回到了冰冷的硬卧床上,那种被明姨的微笑疏散的疲惫感又重新回到了我的身上,我以一种比来时还要忐忑的心情不踏实的睡了过去,期间反反复复醒来很多次。

此次的行程我收获无,只是比来时多了一本“探险”笔记,一张不知道数目的银行卡和一个我不喜欢却又不得不去完成的安排,二叔亲手又将我推回了那个幽暗的“森林”,但没有残酷到不给我逃出的希望,那个希望就是等待。

半年之后,我坐在二叔指定的大学的图书馆,看着书,经过半年的沉淀,我的如坠森林之感依然没有半点减轻。反而又多了更多的疑问,比如二叔给我的七位数的银行卡,比如“清闲居”的大门紧闭。

对于学考古我然没有兴趣,几个月的学习下来,唯一能吸引我的就是请一些研究员为我们讲公开课,因为研究员这个词让我想到了二叔。

时间就这么一天一天的过去,拉我走出“森林”的等待还没到来,在我这样无兴趣的混日子下,我被填鸭进了古文字的内容,各个朝代古墓特点的内容,以及很多考古知识。

渐渐的,我对考古的感受也有了自己的见解。教授认为,考古学是用考古学的材料做一个王朝的编年,以此来保证考古的客观性。考古是发掘文物和文物的关系。为了探索,为了发现和弥补我们空白的断代史。

我觉得考古同盗墓的本质区别是,一个是小偷一个是强盗,一个是翻箱倒柜拿了值钱的东西就溜之大吉,而另一个是“官匪”勾结,光天化日大张旗鼓的通通搬走,连死了上千年的尸骨都不放过的“明目张胆”。

有了这个想法使得我对我所学的专业更加的抵触起来,唯一能让我兴趣盎然的是这个专业对历史的讲解,我对于古代的朝代更替,尤其是秦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