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帝王之术(下)(1 / 3)

大唐暮云 空谷流韵 6622 字 2019-10-27

但李泌克制着自己的真实心绪,不叫它浮上来。毕竟,这天下,远未到承平之时。

“陛下,臣斗胆一问,河东节度使马燧,可有奏折前来?”

德宗脸上的笑意蓦地凝滞,似乎有些吃惊。李泌的头脑异于泛泛之臣,这是从曾祖父到父亲,都论定的,但德宗仍未料到,李泌已经六十余岁了,此前外放杭州做刺史,远离御前核心很有一阵,怎地反应与思谋,仍如此机敏。

德宗有些微微的沮丧,倒也不再瞒着这位帝师老臣,直言道“公真是料事如神,北平郡王马燧,奏折没来,但是直接派来了他的幕府之人,武元衡。李公可听说过这位年轻人?”

李泌闻言,稍稍放心了些。他在京城居住时,在一些贵族名士的宴饮中,见过武元衡几次,记得他是个虽然出身显赫、但举止颇为方正谦逊的少年郎。

德宗继续道“卤簿过了秦岭,在奉天城内,浑公将武元衡带到朕的跟前,这位小武郎君,替他主公请奏出太原、袭河中,平定李怀光的朔方军。”

李泌略一品咂,心道,怪不得浑瑊今日在殿上一副看李晟笑话的表情。

马燧和浑瑊,都是很早成名的武将,在平定仆固怀恩之乱中,一个在北面,一个在西北面,都出力建功,这许多年来又未有地盘之争,似乎交情不错。此番收复长安的功劳教李晟几乎独吞,浑瑊自然不愿李晟再去争攻打河中朔方军老巢的大功。圣驾回长安,出梁州后,先到奉天、再到咸阳,等在奉天的浑瑊先发制人地将武元衡引到圣上御前,也是不难想到。

“李公,太原向来是我大唐的北都,紧邻回纥,马郡王自镇守北都以来,回纥人不敢轻易南下劫掠,他也堪称朝廷的股肱老臣。况且,河东镇与李怀光的老巢河中镇南北毗邻,自古由北往南攻,总是有如破竹之势,马燧的兵卒又休整了小半年,不像神策军那般刚刚经历过大战。朕看,出兵李怀光的重任,就交给马燧吧。

平心而论,天子这番话,在用兵战术上,没有太大破绽。

不过,莫说李泌,就是一旁侍立的陆贽,虽然他作为翰林学士这样的内臣,今日没有含元殿朝会的一席之地,此刻听了德宗绕来绕去的几番话,也明白了个大概。

与李泌一样,陆学士再是丹心拳拳付于帝王家,仍不免骤然有些喟叹。

他想起,李怀光叛唐之前,派使者来御前讨要粮饷赏赐、李泌也竭力劝圣上点头时,韦皋明明立刻站了出来,奏禀愿以陇州营田所获,加上岳父张延赏的川蜀积粟丝帛,发往朔方军,却被圣上最终回绝了。

彼时,圣上清楚地告诉过陆贽“韦皋窜得太快,莫教其再立新功。”

后来,亲历了咸阳调停朔方军与神策军矛盾的陆贽,坚定地认为,韦皋的建言,或许是挽回李怀光的最后一次机会,却被天子断然放弃了。

在天子心中,大概,防功臣,比避叛乱,更为重要吧?

陆贽纵然感慨万千,也仍深深低着头,一副沉默聆听的姿态。

李泌来到天子的身边后,陆贽明显感到,自己的压力小了许多。外人看来,这位年轻的红人学士,风头似乎被四朝老臣给抢了,但灵慧与心胸如陆贽者,则能明白,李公此举,何尝不是对更为年轻的帝国文士的一种保护。

目睹了崔宁在奉天被缢杀的过程的陆贽,方才走进延英殿时,背后漫上一种莫名其妙的寒意。在泾师叛乱、天家逃亡之前,已受德宗青眼的陆学士,经常出入延英殿。但今时今日,他却感到异样的阴森之感,以及一种对于中书舍人这样的枢密地位的惶惑与迷茫。

而李泌此时,无心虑及其他。

他对于德宗那么快地就开始思考以其他武将牵制李晟势力的举动,纵有微微心寒,但也谈不上多么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