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却用技术壁垒筑起高墙。他们的算法专利比全世界所有高校加起来还多,却连阿尔茨海默症筛查的基础参数都不肯共享。这不是霸权是什么?” 他举起那份联名信,“今天我们十二位院士站出来,就是要问一句:技术的终极意义,究竟是造福人类,还是垄断利益?”
发布会的直播画面在学术圈掀起巨浪。剑桥大学量子实验室主任连夜发推声援,附带自己实验室因参数封锁停摆的设备照片;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者们发起 #量子开源# 话题,二十四小时内获得百万科研人员响应;国内三十所高校的实验室同步亮起绿灯,组成 “量子共享联盟”,周舟的燕园实验室成为联盟秘书处。
量子矩阵科技的董事会正在进行激烈的争吵。保守派股东赵伟将平板电脑摔在会议桌上,屏幕上李院士的发言画面四分五裂。“这些酸儒就是嫉妒!” 他唾沫横飞地咆哮,“我们花了十五亿研发的技术,凭什么白给他们用?当年王强为了保护量子纠错算法,在实验室跟商业间谍搏斗时,他们在哪?”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后面精彩内容!
王强沉默地坐在主位上,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左手腕的机械表。表盖内侧 “留 30% 余地” 的刻字随着动作忽明忽暗,让他想起祖父临终前的嘱托:“技术像种子,捂得太严实会腐烂。” 首席科学家陈默的全息投影静静悬浮在桌旁,这位已故的科学泰斗生前常说:“量子纠错算法需要学术界的千万次验证,关起门来只会滋生漏洞。”
“陈老说得对。” 王强突然开口,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他调出公司的专利数据库,密密麻麻的技术封锁条款像蛛网般铺满屏幕,“我们的专利数量是十年前的五十倍,但基础研究的贡献率却下降了 63%。这不是健康的生态。” 赵伟立刻反驳:“利润率上升了 47%!这才是资本需要的健康!”
争论不休时,王强的私人终端突然收到一条加密信息。发件人显示为 “平衡草”,附件是一个被量子加密的数据包,解密图案是株歪歪扭扭的绿色植物 —— 那是女儿苏玥画的平衡草,只有家人知道的加密密钥。他心中一动,点击解密后,屏幕上跳出的竟是 “昆仑 1 号” 的基础参数集,发送者备注栏写着:“爸说过科学不该有墙 —— 星宇”。
王强的心脏猛地收缩。十六岁的儿子王星宇正在量子矩阵当实习生,上周还缠着问共享权限的设置方法。他调出监控录像,果然看到深夜的研发中心里,少年用自己的权限登录系统,将基础参数小心翼翼地打包发送,每个操作步骤都带着青涩的谨慎。数据包末尾还附了段语音,是苏玥稚嫩的声音:“哥哥说把彩虹分给大家,才会有更多彩虹。”
深夜的办公室只剩下王强一人。他打开尘封的加密文件夹,里面存着 1998 年的实验室录像带。老式播放器发出滋滋的声响,屏幕上年轻的自己举着量子模型,对导师说:“等我成功了,要建全球最大的量子共享数据库,让偏远山区的实验室都能用上最先进的参数。” 录像里还能听到祖父的声音:“记住这份初心,别让技术变成枷锁。”
窗外的月光透过百叶窗,在地板上投下交错的光影,像极了量子纠缠的轨迹。王强点开王星宇发送的参数包,发现儿子特意标注了可共享范围,将核心商业算法保护起来,只开放基础研究数据 —— 这个分寸把握,像极了自己教他的 “30% 余地” 原则。他突然明白,少年比自己更懂传承的意义。
第二天清晨,周舟在实验室收到匿名邮件时,正对着量子纠缠发生器发愁。当他用苏玥的平衡草图案解密数据包,看到 “昆仑 1 号” 的基础参数完整呈现时,激动得差点打翻咖啡杯。参数的注释栏里,有人用代码写了行小字:“1998 年的承诺,该兑现了。”
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