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黄袍加身日,溃兵叩门时(2 / 4)

军大举南下,宋江那厮又受了招安,形势于我不利,我怕七哥、小妹他等拦不住宋江那厮南下,恁地时,彼辈必来攻我杭州,我杭州只有十万人马,如何抵挡得住宋军、宋江联合攻打?各地豪杰又不听我号令,率军前来相助,这该如何是好?”

方腊所说的困难是客观存在的。

而且,方腊还没有说出他们所面临的最大困难。

这个困难就是,因为杭州城的粮仓被烧,以及方腊不顾实际情况乱分粮,方腊义军的粮食已经不足了。

鉴于这种情况,吕将提议:“这杭州我等不可再守,须尽快离开杭州南下,保存兵力,及联合吕护法、裘护法、洪元帅等部,再徐徐而图之。”

得说吕将的战略眼光是很精准的。

他看明白了,方腊义军再赖在杭州不走,纯属自取灭亡,所以建议方腊赶紧从杭州撤离。

而且,他给方腊指出了一条明路,那就是夺取吕师囊、裘道人、洪载等人的兵权,然后再想办法跟赵宋王朝斗。

方腊坚信他能当上皇帝,也坚信吴地就是他的龙兴之地,所以他不想离开杭州。

可这话,方腊却不能直说,他只能说:“我等若南撤,宋军、宋江必如影随形,何处可供我等落脚,何处又可供我等与宋军、宋江斡旋?”

吕将沉默了一会,说道:“只有闽地了。”

吕将此言一出,方腊都气笑了。

你道为何?

只因福建有一个“兵家不争之地”的名称。

这句话其实是在抗战时期流传出来的。

但类似的意思在中国历史上早就有。

这主要是因为福建既不是产粮地,也不是经济重镇,还不是军事重镇。

福建境内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丘陵和山地,号称八山一水一分田,可耕面积非常少。

耕地面积决定了经济发展、人口数量,福建特殊的地貌导致其经济、人口都不突出。

清代地理学家顾祖禹曾经针对福建做出过一番评论:“如果据闽争天下,则福建的兵力和钱粮不足以实现这一目标。”

这可以说是对福建一个很好的总结。

方腊在东南这里混了这么久,对于福建的情况肯定是有所了解的。

所以,听吕将让他撤到福建去,方腊以为吕将这是在坑他。

殊不知,吕将有他自己的考量。

福建三面环山,东临大海,秦汉时期,是陆路最难以到达的地方之一,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福建全境就只有海船可以到达的福州,是中央政权控制的飞地。

秦汉以后,福建地区的陆上攻守,常常以西北处的武夷山为战场。

而这其中有三个重要关口,即杉关、分水关和仙霞关。

此三关一锁,外人从陆地上就很难进入福建。

如果方腊义军能得到福建,到了事不可为时,方腊他们就可以割据福建,大力发展水军。

这样的话,一来自保,二来可以切断赵宋王朝的海上贸易断了赵宋王朝的经济命脉。

关键,吕将又没说,方腊义军占了福建,就放弃其它地盘。

只要有了福建,方腊义军就是进可攻、退可守,可以大大增加其整体的战略纵深。

设想一下,假如宋军南下,方腊义军真是不敌,那么方腊完全可以先率领方腊义军退到福建据险而守,然后再慢慢收复失地。

两浙地区,除了北面的长江以外,几乎无险可守,只要方腊义军占据了福建,宋军除非在两浙地区一直保持绝对的兵力优势,否则肯定守不住两浙地区。

换一种说法,只要福建这一片在方腊义军的手中,赵宋王朝就算收复两浙地区也没有用,因为早晚还得被方腊义军把两浙地区给抢过来。

而且,福建泉州可是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