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西夏末路(2 / 4)

,勤习骑射,日练筋骨,修身养性,不敢懈怠,只盼有朝一日一展胸中抱负,以正清名。”

“今终教我等到陛下登基,重用于我,予我正名之机,岂敢因老迈而误事?”

说到这里,吕恵卿像是焕发了青春一般,又说道:“古稀虽至,犹可骋怀逐梦,振衣千仞,击楫中流,何言迟暮?!”

王安石第一次罢相后,吕惠卿为巩固自身的权力和地位,不惜打压对他有知遇之恩的王安石,这种行为被视为不忠不义,在政治道德上受到质疑,也让宋神宗、高滔滔、赵煦以及历任宰执对其为人有所不耻。

还有,当初吕惠卿在变法过程中,任用亲信,排除异己,引发诸多不满。其行为被认为违背了士大夫阶层所倡导的道德规范,历任掌权之人皆不看好他的人品。

再有,吕惠卿积极推行变法,但一些政策在执行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如青苗法、免役法等在实施过程中加重了百姓负担,引起社会动荡,这让历任掌权之人对吕惠卿的能力和施政效果产生怀疑。

总之,哪怕吕恵卿后来证明了他不论是文韬还是武略都极有能力,但当权者却都鲜有人喜欢他、欣赏他,让他始终都不受重用。

就以因为有章惇力谏到底还是用了吕恵卿的赵煦来说。

吕恵卿在西北时,更是屡败西夏,用兵狠辣,没有下限,十足的老阴逼,让西夏人吃足了苦头。

当初,绍圣三年,吕恵卿镇守环庆路和鄜延路,小梁太后率领五十万大军前来攻打,在吕恵卿的防守下,小梁太后一共打下了一座堡寨,击杀了三千宋军,就被吕恵卿击败,狼狈撤退,那一仗着实是打出来了赵宋王朝的威风。

累积了众多战功之后,吕恵卿便想进京面圣,在御前亲自讲述对西夏的用兵方略。

结果,赵煦毫不犹豫地就拒绝了。

这是因为赵煦很讨厌吕恵卿,要不是章惇非要用吕恵卿,他是说什么都不会给吕恵卿这个反复小人机会的。

直到只看重能力的赵俣登基,吕恵卿才彻底迎来了一展抱负的机会,他甚至一度被赵俣调回朝廷担任宰执,赵俣还收了他的孙女吕懿当妃嫔,甚至让他建立巡检系统,可见对他的看重。

后来,是因为熙河路实在太重要了,赵俣又要收复西夏,才又把他给调到熙河路坐镇。

如今,吕恵卿只要帮赵俣收复了西夏,不仅能名留史册,还肯定能回到朝廷继续担任宰执,甚至是担任宰相,让他洗刷自己从前的污名。

试问,吕恵卿怎么可能不拼这一把?

章楶看着吕恵卿那确实比他强健很多的身体,又听吕恵卿这么说,也就把心给放了下来。

当然,这也是因为,章楶很清楚,赵俣虽然将收复西夏这件事交给他了,但他确实年老体弱,可能没几年好活了,而一旦他真出事了,接替他的人肯定就是吕恵卿。

换而言之,既然赵俣如此相信吕恵卿,吕恵卿又真的很有能力,他没道理不把宝押在吕恵卿身上。

所以,章楶便毅然决然地定下了这个收复西夏的战略战策。

随后章楶和吕恵卿分开做准备。

章楶不留余力地扔烟雾弹布置迷雾,而吕恵卿则将那五万匹战马和所有骆驼、骡子、驴带回熙河路,同时秘密调兵选将。

十月初,不等章楶动手,吕恵卿、王厚、童贯等人就率领七万人马,以及一万五千黄头回鹘开始西进,然后借道龟兹国进入西域。

此时,龟兹国的国王和大臣已经知道了赵俣在燕地大败辽国,意识到赵宋王朝的崛起已经无人可挡,便主动借了两万人马给赵宋王朝,同时为赵宋王朝补充了充足的粮草,还给赵宋王朝带上了不少牛羊作为宋军的军粮。

吕恵卿便率领这十多万大军无惊无险地到达了玉门关外。

十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