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巴巴的,包产到户就能解决根本问题?难道能凭空生出地来?”
“这……”李队长一时语塞。
宁卫东道:“只不过原先大伙儿一起饿肚子,还能互相埋怨。现在分到个户,再吃不饱了,也只能认了,埋怨不到旁人了。”
李队长其实清楚,宁卫东说的一点没错。
以前吃大锅饭固然有不少弊端,但归根结底还是总量不够,发展工业需要工农剪刀差。
仅仅包产到户,解决不了这些问题,只是把集体责任转变成了个人责任。
总量不够的问题还在,工农剪刀差还在。
宁卫东顿了顿,观察李队长的态度,继续道:“要想解决问题,还是得靠制造业,得靠进厂里上班。”
李队长微微有些心动,却还是不托底:“可是万一……”
不等他说下去,宁卫东打断道:“没有万一!我的厂子虽然是集体性质,但背后有机械部,公司的银行账户,躺着几千万现金,你觉得有什么万一。”
李队长不由动容。
宁卫东接着道:“愿意到厂里上班以后,一个月最少二三十块钱的工资,一年下来,二三百块。没去厂里上班的,原先分三分地,现在能到一亩,不是两全其美。”
……
宁卫东吧啦吧啦,李队长听着心里的天平已经有了倾向。
虽然李主任那边打过招呼了,他心里也很尊重这位县里的老主任。
可问题是,就像宁卫东说的,跟着李主任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啊!
就算包产到户,他早就算过了,他们大队每户连一亩地都合不上。
这个年代,一户好几口人,打出来的粮食照样不够吃。
……
下午,县正府,李主任办公室。
李主任准备出去一趟,一边往身上穿棉大衣,一边随口问道:“今天他们又上哪了?”
联络员道:“白天去了上河村。”
李主任皱了皱眉,停下手上的动作:“上河村……老李……”
李主任“啧”了一声,这几天宁卫东的动向他都心知肚明,却也无可奈何。
他如今手里就一张包产到户的牌,明显大不过宁卫东能让农民去厂子里当工人的份量。
李主任摆摆手,示意联络员出去,稍微犹豫片刻,终是抓起电话:“喂,给我要市葛委张主任……”
片刻后电话接通,简单寒暄之后,李主任开始询问:“那个赵立春的事儿有信儿了吗?”
电话那边道:“老李啊~你急什么,小赵来了还不到半年,就算要走怎么也得春节以后的。”
李主任面露难色:“不是我着急,实在是……嗐~他们折腾的太凶了,搞的下边人心浮动。”
电话那边却不为所动:“老李,你的能力我还是知道的,这点小事肯定能解决。”
李主任很无奈,张了张嘴,还想要说,电话里却传来:“先就这样,有什么事,回头再说。”接着就是一阵盲音。
“咣当”一声,撂下电话。
李主任揉了揉后脑勺,却来不及让他多想,桌上电话忽然响起来。
李主任吓一跳,伸手接起来:“喂,谁呀?”
在下一刻却是脸色一变:“你说什么!……我知道了……好……”
简单通话之后,李主任撂下电话,表情更加凝重。
果然,人有打虎的心,虎就有伤人的意。
他这边打算想办法把赵立春调走,赵立春那边同样在走动关系,想把他从县里调走。
刚才李主任接到的电话,正是他在市里组只部的战友打来的。
李主任的眼睛里不由得闪过一抹狠厉,嘴里嘀咕道:“乳臭未干!还真当我是吃素的。”
说罢更是心念电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