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搅动(1 / 2)

到中午时,二十一中大门前已经聚集几百名学生家长,还有一些记者。

二十一中校长和食堂负责人此时已经是满头大汗,望着门口越聚越多的人,他们害怕了,是真的怕了。

本来都马上就要放寒假了,没想到还会出这事儿,校长已经没有力气再去骂食堂负责人了。桌子上的电话一个劲在响,他俩谁都不敢接,因为之前接的电话除了遭到谩骂要么就是记者要求采访的。主管后勤的副校长,因为平时根本插手不进来食堂这一块,这次更是幸灾乐祸,一会出来看看校长在干嘛,一会儿又去大门口瞅瞅,给他解气了。而另外一名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根本就不靠前儿,躲得远远的。

谁都知道,学校食堂是一块儿肥肉,连主管后勤的副校长都插不进手,而是校长独霸其中,说明背后有多大的利润。

再说市长孙国华,他让秘书程林给区委负责人打电话,要求:

第一,涉事学校领导要主动坦诚面对问题,面对家长,面对记者。

第二,把真实情况向家长及时反馈。

第三,如果涉嫌违法,那就依法处理。

因为二十一中学是初中,归属区教育局管理,那就把事情交给区里处理,孙国华也到要看看,这些干部们都是如何处理这种事情的。作为市委代理书记,跟以前不一样了,选拔优秀干部也是他的工作之一。

至于市长热线和工商局,他没有催促,他就是要看看,他们如何反应。市长热线其实归常务副市长杨玉柱负责,但是日常工作其实是由秘书长具体负责。

这次,孙国华不单要敲打一下滨城市的干部们,也要借此机会彻底调整滨城市部分干部。

市工商局局长主动先来到孙市长办公室,此时,工商局系统还是条块管理,直属省里领导,也就是说其人事权并不在市委,而是在省局。不过,这个局长还是挺聪明的,第一时间赶到市政府,先向孙市长做了检讨,并且保证立即处理当事人和改进作风。

孙国华虽然对这个局长的态度还是很满意的,但是,他并没有给他好脸色,而是说道:“滨城市工商局系统是该好好整顿整顿了,市民调侃,现在你们工商局成了滨城市改革发展的绊脚石了。我希望你认真考虑一下这个问题……”

局长也是一惊,因为孙市长居然用“改革发展路上的绊脚石”这一用词,虽然是引用老百姓之口,但是,他怎能不明白这话的分量有多重。

孙国华之所以这样说,他也是权衡利弊,因为市工商局人事权不在市里,很多事情成为鸡肋。今天,他就是要利用这个机会敲打敲打工商局,否则,随着滨城市改革开放力度加大,这个部门不给力可不行。

孙国华觉得力度还不够,于是又说道:“虽然滨城市工商局的领导权在省里,但是也要接受滨城市委市政府的领导,有问题的干部和工作人员该开除开除,该调离调离,该停职学习那就下下来,绝对不能影响滨城的事业。”

局长心里清楚,孙市长这次是真的对工商局意见很大,今天的谈话内容非常尖锐,没有留情面。不过他也不敢说啥,脸一阵红一阵白,点头哈腰,回应着。

看着离去的局长,孙国华也是没办法,自己这次必须要拉下脸,要把黑脸唱到底,否则,一阵风过后,歌照唱舞照跳,又是一派莺歌燕舞,所有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一件工作,能不能抓下去,抓好,主要是看领导的态度,如果领导啥也不是,说话就跟放屁一样,那么下面干部也是一样子的。他们也就会习惯性的按照领导的意思走个过场,至于完成质量,他们不会在乎,因为领导就没在乎,他们为什么还要在乎这些呢。

反之,如果领导任何事情,任何工作部署,都会坚持到底,那么下面干部也就会如此,这样传导到最下面,就会有真正的结果,而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