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性将民夫编入军队之中,稍加训练后即充作士兵使用。
毕竟,此时此刻打的乃是一场消耗战,只要拥有足够用于消耗的士兵,便已足够。
白狼军和灰狼军妄图通过持久战来拖垮对手,但他们似乎忘记了问问塔斯军是否愿意陪他们玩这场游戏。
四月十七日的傍晚,伴随着撤退指令的下达,灰狼军与白狼军如潮水般迅速撤离战场。
塔斯军从未追击过敌人,甚至连炮击都不曾有过一次。这种情况使得灰狼军和白狼军逐渐养成了一种不良习惯,一旦退出步枪射程范围,便会立即松懈下来,毫无防备之心。
在他们眼中,塔斯军不发动炮击也是情有可原的。
毕竟被困于塔斯城中,每消耗一份军事资源,就意味着离弹尽粮绝更近一步,所以必须尽量节约使用。
这种看似合理的解释成为了他们丧失警惕的根源。
不仅普通士兵这么想,就连那些本应保持警觉性的军官们也持同样观点。
面对士兵们的散漫表现,他们选择了视而不见,毫不加以管束。
然而,正当他们像往常一样退出步枪射击范围并放松警惕时,塔斯城突然万炮齐发,无数炮弹如雨点儿般落入白狼军和灰狼军中。
刹那间,伤亡惨重,哀鸿遍野。
持续炮击之下,战场上弥漫着滚滚硝烟和浓烈的火药味,伤亡人数不断攀升,形势愈发严峻起来。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正当白狼军和灰狼军准备展开反击之际,突然间,无数枚重炮炮弹如雨点般倾泻而下,准确地落在了炮兵阵地上。
刹那间,火光冲天,尘土飞扬,人仰马翻,无数的大炮瞬间被炸毁,原本井然有序的炮兵阵地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太过骄傲自满,完全没有料到塔斯城竟然拥有如此强大的重炮力量。
他们以为自己占据优势,便毫不掩饰地暴露了炮兵阵地,甚至连转移都未曾考虑过。
在长时间的饱和打击下,白狼军和灰狼军的炮兵阵地几乎被完全摧毁,只剩下残垣断壁和满地残骸。
紧接着,塔斯城的城门缓缓打开,一辆辆坦克和装甲车犹如钢铁巨兽一般驶出城门,它们以雷霆万钧之势冲向白狼军和灰狼军。
面对这些坚不可摧的装甲车辆,灰狼军和白狼军毫无还手之力,士气瞬间崩溃,士兵们纷纷四散逃窜。
然而,塔斯军并没有给敌人喘息的机会,他们驾驶着装甲车和坦克,迅速追击逃跑的敌军,这些钢铁巨兽在战场上横冲直撞,所到之处,敌人望风披靡。
整个战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处于劣势的塔斯军凭借着强大的火力和装甲力量,成功实现了逆袭。
就在灰狼军和白狼军崩溃的瞬间,身处沙漠边缘的独立师如离弦之箭般冲出沙漠,迅速展开了对溃兵的收容工作。
令人费解的是,无论独立师行军到何地,都会涌现出大批的溃兵。
他们似乎冥冥之中受到某种指引,纷纷向独立师靠拢。
随着时间的推移,独立师如同吹气球一般迅速壮大起来。
转眼间已至五月初,此时的独立师已然坐拥十万雄师。
这庞大的军队中,仅有最初的两万属于原班人马,其余的八万皆来自于灰狼军与白狼军的溃逃士兵。
在这八万灰狼军和白狼军的溃兵里,其中三万是训练有素的正规军,而另外七万则是被强征入伍的民夫新兵。
灰狼军和白狼军在强迫民夫参军后,有意保留正规军实力,通过牺牲新兵来换取战略利益。
正因如此,独立师才得以成功收容三万名正规军人。
倘若能够成功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