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宁四年十二月初五,江南的冬天还没有进入最冷的时节,只是天亮的时候会晚些。
毕竟接下来都是山路,高俅便让所有的士兵都定定心心地吃饱了早饭,再等到了卯时两刻天已大亮之时,才决定正式开拔。
由于大家都已知道,前方防线薄弱得近似于无,而且湖州城内也无多少守军,他们这次发起的攻击,将会是毫无悬念地全线推进。因此,大军行动之后,也是少见地士气高昂。
手头的情报显示,大约在进入湖州境内十里地左右,会有一道非常明显的山冈,本来那里也没有防守,大约几天之前才新修了一座小规模的营寨,驻扎了一队大约五六百人的蛮军,应该就是随前来湖州视察的越王而来,负责加强前线防卫的。
李植派出去的探子在发现了这批蛮兵之后,又多次前来打探,发现这些蛮兵都像是一些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家伙,就只会修了一些简陋的哨所与栅栏,连基本的警卫也做得马马虎虎,以至于对他们的侦察工作也丝毫没有察觉。
王禀这次终于充当了一次先锋军,不过他在从高俅手中接过令牌时,还是察觉到了一旁的刘仲武对他展示的那种似笑非笑式的嘲笑。
王禀是行伍世家出身,平时也是京城禁军中的佼佼者,但是唯有这次与西军同行之后,他才深深地感受到京营与西军之间的巨大差别。
别的不说,就说在庐州时,京营的大部分将士在急行军后几乎都已脱力,但是西军除了由刘仲武与刘延庆带走的三千骑兵急速前行作先锋外,留下来的依旧还能保持行军速度,京营的人也只能依靠上船恢复体力了。
这次,基本明确对面是软柿子了,辛兴宗又仗着他的厚脸皮抢来前锋军的机会,王禀在心底其实是不认可的。但是他眼下正是辛兴宗的手下,再说这次当了前锋,也是有了带领大家立功的机会,所以只能默默地领命而出。
只是在出发前,王禀将自己平时信得过的手下召集起来,郑重训诫并强调接下来的行动,一定要全力而为,不可真的堕了京营的名声。
王禀也算是一位治军严谨、并颇得章法的基层将领,至少他这次带出来的一都士兵,尤其是经过一夜休整、再饱餐了早饭后出发时,也能引得高俅的一声赞叹:“正臣这个前锋出去,一定要拿个头功回来!”
其实高俅对于自己玩的这一手十分的得意。表面上看,让王禀领先锋出发,是遂了辛兴宗的面子,实际上他深信自己已经能拉拢住了王禀,受益的依旧还是他自己。
王禀身为前锋军,前进的速度很快。但他也不是一昧追求速度,兵法上讲究的前探、侧护等等要则,他都执行得一丝不苟。紧跟其后的辛兴宗,毕竟也是在西北战场上厮杀过的名将之一,对此也是十分地赞赏。
江南的山路不比西北那般地崎岖难行,也没有北方的冰雪覆路,也就早晨可以在路边见到一些轻微的白霜。
王禀一边走在队伍的前面,一边打量着周边的地形地势,结合昨天看过的这一带的地形图,在盘算着:如果自己是对方,将会在哪里部署防线,又可能会在哪里埋伏一支伏军。在连续判断了三四个地方,但却没有任何异常之后,他基本就可以断定:
要么两浙路根本就没把这里当成是一个可以重视的防线,要么派到这里的将领就是一个丝毫不懂兵法的草寇。
前方不远就是李知军派人事先侦察清楚的蛮兵营寨了,这个地点选得还算不错,建在大道要通过的一处山冈上,寨门卡住了驿道,两边还有简陋但看着挺牢固的了望台。只是可惜,此时的了望台上却看不见人影,整个营寨除了可以远远看见的旗帜,没几个能看得见的站岗士兵,防备十分松懈。
“天助我也!”王禀心中一喜,立即向后做了一个手势。很快上来了一队士兵,他们身手敏捷,背负着长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