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军声势滔天的攻击让齐军彻底崩溃了,各地重镇守军纷纷逃往临淄,这也是齐灵公的命令:全力保卫临淄!
于是,伐齐之战半个月不到,到了十二月初二,联军全面进军到了齐国都城临淄。
这里要提的是,赵武和韩起所率的上军在攻打卢邑时遇到了麻烦。
因为卢邑是齐国上卿高厚的封邑,那可是经营了数百年的高氏地盘,想当年高氏据此城曾经叛乱过,当时齐国根本拿卢邑没办法,最后是主动求和。
荀偃命令赵武不要纠缠于卢邑,晋上军绕过卢邑,与其他各诸侯军队一起,杀向了临淄。
联军包围临淄西门(即当时的雍门)外,将那里的萩木全部砍光。
据说,齐国士卒人心惶惶,根本无人敢迎战联军,任凭联军在眼鼻子底下耀武扬威。
倒是联军在进攻雍门时,范匄站在战车上正耀武扬威,结果有一条爱国的齐犬,猛地扑上来,幸亏他的车御追喜眼疾手快,随手操起一支戈挡了一下。
爱国齐犬逃走,追喜不依不饶追了上去,终于在雍门将这条爱国的齐犬杀死。
第二天,联军开始焚烧临淄西门。临淄的西郭、南郭这些外城都被焚烧,甚至南门(即当时的申门)外的一处风景名胜处申池的大片竹木都被砍伐后尽数烧毁。
然后,联军又开始攻打临淄西北门(即当时的扬门)以及东门。十二月六日,临淄东郭、北郭都被烧,
史料记载了联军在临淄外城一带抢掠的具体细节,这些具体细节都被作为战功上报给晋军中军将荀偃,包括砍走树木、杀死一只狗、数清了东门各扇门上有多少铁钉等事,读来令人目瞪口呆。
反正一句话,齐国临淄外城一带,都被联军给抢掠一空!
齐灵公躲在宫里,每天担惊害怕,外城已经都被攻破了,而内城虽然城墙坚固,但能扛几天?
齐灵公终于受不了了,他决定弃城而逃!
如果不是公卿大夫们以及齐军将士们苦苦哀求,齐灵公这一次真的要逃命了。
甚至史料记载,他都上了自己的车,结果被世子光一剑将马鞅砍断,把一辆豪华战车直接变成了一辆抛锚废车。
这个时候,荀偃、范匄倒真正头疼了起来。说要攻破临淄,虽然现在外城是被联军破坏得一塌糊涂了。
但如果真的要攻占整个临淄城,尤其是内城,那也不是闹着玩的。
有三个因素,荀偃不得不考虑。
第一,是否要真的灭了齐国?荀偃和士匄都认为,灭了齐国,对晋国没半点好处,因为晋国永远的敌人是楚国。
如果齐国这样的传统中原大国都被晋国给灭了,势必令中原诸侯都寒心,楚国很有可能借机收服其中一些诸侯。
那对晋国来讲,是战略层面的失策。此外,齐国被灭,齐国国土怎么瓜分?晋国那么远,能分到多少?
还不是便宜了鲁国、莒国、宋国等国?齐国一玩完,那本来受制于齐国的那些东夷武装便会趁势崛起,到时战火遍地,晋国到处救火,这不利于晋国的国家利益。
第二,齐国能灭吗?不管如何,晋国作为中原盟主,必须考虑的一点是,中原之国尤其是传统的天子倚重之国,不能灭,只能讨伐教训。
连郑国都是多次讨伐而已,谁敢灭了郑国?这次联军伐齐,本意也就是教训教训齐国,不能灭。
第三,代价问题。两个代价,一个是联军的代价,如果继续攻打临淄内城,那联军伤亡必定惨重,尤其是晋军主力。
到时反倒是楚国得到了便宜,不能再牺牲将士们了。
另一个代价是荀偃自己!因为荀偃已经感觉到力不从心了。
他想起了巫皋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