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力量却来打击晋国了。
公元前564年,晋国遭受了饥荒。令晋国人没想到的是,秦国人趁晋国饥荒,发兵来攻打晋国。
秦国人是恨晋国人的,他们在公元前579年的麻燧之役被晋国组织的十二国联军打得元气大伤,时任国君秦桓公两年后去世估计也是与此战有关。
现在秦国国君是秦景公了,秦景公无时无刻想着报仇。但晋国现在如此强大,秦景公一直在等着机会。
机会终于来了,听说晋国闹了饥荒,秦景公二话不说,倾全国之兵而讨伐晋国。
为此,秦国还专门请求楚国出兵援助。楚共王已经被晋国人、吴国人给折腾得团团转了,也恨透了晋国。所以,两国共同出兵讨伐晋国。
但是,楚国从心底里对晋国是有所忌惮的。所以,楚国这次出兵,只是将部队推进到楚晋边境共城便不动了。
但,这毕竟是牵制了晋国很大一部分兵力。
而且,此时晋国的主力居然正在教训郑国。于是,西线空虚!
所以,这一次西方大敌秦国伐晋,晋国黄河边境一带被秦国给实实在在地虐了一把。
由于一直以来觉得西线无战事,晋国在西线兵力空虚,故一时根本不能及时反击。
晋悼公非常恼火。但他细想了一下,这次晋国受到秦国侵略,不能作出有效反击是有原因的。
继续阅读
一是因为晋国主力都去讨伐郑国;二是留守晋国的部队都去防御楚国的出兵行动;三是因为晋国闹饥荒,边境守军不济。
所以,后来荀罃提出四分三军以疲楚之策,很快得到了晋悼公的批准。
从此,晋军只有三分之一的军队是牵制楚军的,而三分之二的部队是在国内休整的,以应付各种情况。
就这样,晋国再也不会发生晋军主力均在国外,从而让秦国搞了一次偷袭而不能还手的情况。
那国内遭受饥荒一事怎么办?
晋悼公就是这样一位国君,发现了问题,及时研究,及时解决,不能让同样的问题再次发生。
遭受饥荒属于自然灾害,但晋国那么强大,百姓遭灾政府当然得救济。
只是,随着晋国国土面积的扩大和人口的增加,靠政府救济是有限的。那怎么办?
从戏地盟会回国的晋悼公立即召开了八卿扩大会议。
会上,又是那位经常为晋悼公出主意的魏绛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主公,改革吧。”
改革?
怎么改?晋悼公一下来了兴趣。
大家都看向魏绛,魏绛迟疑了一下道:“臣以为,晋国应改变陋习,节约生息,将财力集中起来,用于国家强军建设和救济百姓。”
“讲具体点。”晋悼公眼睛看着这位自己的爱卿。
“臣建议,请主公带头,将家里积累的财物都拿出来,先借给国家,由国家开展全国性的救济。
等收成好的丰年,再让百姓归还。这样,百姓便不再困乏。
同时,鼓励百姓积极开展以货易货,繁荣商贸流通,地方官员不要去干涉。百姓有了财富,便不用担心饥荒了。
此外,提倡节约,严禁浪费。如祭祀时,可以用财物钱币为牺牲,从而代替杀牲,保证禽畜满足百姓生活所需。
规定招待宾客最多只用一种牲畜的肉。不要把钱财用于添置新的器具、车马、衣服等方面。
要多储备粮食,器具、车马、服饰等不要过于豪华奢侈,能够满足一般需要即可。”
魏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没有人反对,因为此时的晋国由于饥荒,已经出现了百姓逃亡他国的情况。
特殊时候特殊政策,晋悼公下令,全部采纳魏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