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牵线(1 / 3)

“洪承畴不吃饭?想要绝食而死?”张启阳冷笑着说道“放心吧,他且死不了呢。”

说起对于洪承畴这个人的了解,只要真正站在历史高度上的张启阳最为深刻。

有人时候他是奸贼,有人说他是无奈事清,也有人说他是个认贼作父的败类,所有的这些说法都对,但却不对。

洪承畴这个人有些本事和眼光,但事实上他却什么都做不了,他就是奴才而已。

剥离明清交替的时代大背景,单纯从他个人的角度来看,反而会看得更加清晰,也能得出一个更准确的答案。

洪承畴,就是一个贪生怕死的趋炎附势之徒,“乱世枭雄”这样的名号他还远远不配。

贪生怕死这话虽然说的难听,但却是人的本能,原本也算不得多么重大的罪行,但他的做法却严重脱离了底线。

若仅仅只是因为怕死才投降了清廷,并非绝对不可原谅,毕竟在当时的大背景下,投降的远不止他一个。

但是在投降之后,他并没有成为“一言不发”的徐庶,反而积极献计献策,把自己的那点本事用来讨好新的主子,不管他做出多么清高的样子,本质上还是为了邀功请赏,是为了荣华富贵。

而他本人则清清楚楚的知道,他的所作所为会对国家对民族造成什么样的伤害,却还是那么做了,这就绝对不可以原谅。

明明已经是个大汉奸了,还要沽名钓誉故作清高,骗一骗别人还行,想要骗过张启阳,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因为张启阳完是站在历史的高度上看到某一个人物所扮演的角色,自然可以看的更加通透而又深刻。

绝食而死?

你洪承畴要是真有这个想法的,当年就死在沈阳“故宫”的大牢之中了,又怎么会须尾活不了的出现在江北?

当年他就玩过这一手现在,现如今不过是故技重施而已。

这种人,最是怕死,被俘之后所有的表演都是为了活下去。

被俘之前曾经试图自刎?

你要真的自刎还能被活捉?

你要是真宁死不降,干脆一头撞死在俘虏营中好了,假惺惺的弄什么绝食的把戏?

不过是为了沽名钓誉表现自己的气节而已,但却忘记了最根本的问题一个背叛了国家民族背叛了祖宗的汉奸,还装个狗屁的气节?

这个洪承畴,其实就是在等着张启阳去见他。

张大帅好言相劝,他却宁死不降,最后实在是因为张大帅“言辞诚恳”,“怜惜其才”,洪承畴才会做出一副老大不情愿的样子投降过来,继续给张大帅效力,这就是洪承畴希望出现的情形。

对这种人,张启阳的态度只有一个有多远滚多远!

洪承畴确实有点本事,但他的那点能耐真的已经过时了,张启阳根本就看不上。

单纯从军事能力来看,洪承畴的那点所谓的本事,并不比洛晴天、沈从文、李林信等那一批学生参谋更好。

新华军校当中,光是已经成型的参谋人才就有好几十个,正在培养逐渐成熟起来的则数倍于此,而且都是觉醒了民族意识的菁英,真可谓人才济济高手如云,还会在乎一个洪承畴?

这样一个毫无用处的小人,他的生死张启阳一点都不在乎,偏偏吕思良、刘良佐等人出于证明自己洗白自身的考虑,才把他活捉了过来。

至少,在“秦王台会谈”之前,张启阳是这么想的洪承畴这个家伙,爱死不死。

但是,在和史德威的私下密谈之后,张启阳改主意了,因为他发现洪承畴还是有些用处的,而且用处不小“这次活捉洪承畴,诸位都是有功的。”

活捉洪承畴,到底应该算是谁的功劳,到现在都没有掰扯清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