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遗女(1 / 3)

两支最具战斗力的军队都要独立,必然会联合到一起,至少也会形成一定的默契和配合,要不然的话就真的是各自为战了。

按照史德威的想法,完可以不必在意朝廷的意思,反正无论朝廷支持或者是反对,都不能助力,索性就像毅勇军那样甩开膀子单干了。

“北伐是一定要北伐的。”最先唱响“北伐”高调的张启阳,却表现的相当慎重“洪承畴比多铎要厉害的多,需谨慎对待。”

多铎凶狠残暴嗜杀成性,又是清廷宗室,更有横扫山陕席卷中原的赫赫战功,看起来好像是真的不可一世,最终还是兵败宁城之下,连自己的脑袋都被砍下来了。

作为扬州血战和南京保卫战的亲身经历者,张启阳和史德威都很清楚一个事实,决定胜负成败的关键不是毅勇军,更不是扬州军,而是新附军,是那些投靠了清廷的前大明官军。

正是这些个认贼作父的汉奸走狗,成就了江南之战的转折点。

以刘良佐部为代表的新附军,虽然人数众多但却战斗力低下,从来就被多铎当做炮灰使用,当做是一次性的消耗品。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为了保自己,这些个走狗们才在关键时刻抛弃了多铎,选择弃战而走,这才是多铎战败的关键因素。

那洪承畴本就是投靠了清廷的明朝官员,能够深刻体会众多新附军的心理,并且充分吸取多铎的教训。

成为多铎的继任者之后,不仅没有处罚那些新附军,反而用抚慰的手段收买其心。

为了避免重蹈多铎的覆辙,洪承畴善待新附军,不仅极大的提高了他们的待遇和地位,还对原有的清军做出了一项重大改革取消八旗兵原有的独立建制,将数量本就稀少的八旗辫子兵打散,分散到各个营头,让他们和新附军并肩作战。

如此一来,高高在上的“满洲太君”就和汉奸走狗军混杂在一起了,再也不可能出现被当做是炮灰使用的情况。

毫无疑问,这一定会极大的提升新附军的忠诚度和战斗意志。

取消原有的名号,无论是八旗辫子兵还是新附军,统一称为“征南军”的下属各部。

这等于是抹平了八旗士兵和新附军士兵的待遇,大家不分彼此平等对待。

虽然不可能做到真正的平等,但却表现出了这样的一个态度。

除此之外,洪承畴还对多尔衮的“剃发令”奉行阳奉阴违的态度,不再像以前那样强力推行,也不再其强迫地方上的百姓剃发。

如此一来,风起云涌的抵抗情绪就不那么强烈了。

洪承畴一改多铎时期的抢掠作风,非是严格执行清廷的税赋制度,不再用军事手段强抢民间物资,而是要老百姓们照章纳税。

所有的这些个手段,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稳定了纷乱的局势,逐渐在江北建立起了相对稳固的统治。

对于清廷而言,洪承畴的这些个做法显然是无比正确的。

敌之英豪,我之寇仇,本着原则,洪承畴已经成为一个比多铎更难对付的敌人。

如果说多铎是一头横冲直撞的野猪,洪承畴则是一头狡猾的老狐狸,而且这个老狐狸非常懂得经营之道持久之道,明白在正式对江南发动总攻之前一定要先稳定内部的道理。

洪承畴的所作所为,或许需要很多时间才能平定江南,但却更加沉稳踏实,也更具威胁性,这才是真正的对手。

这个时候贸然渡江北伐,显然不合时宜。

所以,张启阳才会发动“特战作战”,在江北极力制造混乱,反复的敌人后方袭扰,就是为了让对手无法安安心的发展。

“随着洪承畴的出现,北伐一事恐怕要演变成为一场旷日持久的对峙,现如今洪承畴的总体实力依旧胜过你我,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