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渡人(1 / 2)

组织扬州民众撤离的工作早已开始,现在已是第七日了。

毅勇军将士死战不退,拼命守住沿大运河一线,就是为让扬州的百姓能够顺顺利利的离开这座会在鞑子刀下被屠戮的城市。

因为已经过了丰水期,现在的大运河并不是很宽阔,但却挤满了形形色色的舟、船、排、筏,一切能够使用的水面运送力量,都在以最高的效率往来穿梭。

其中最显眼数量也最多是一种非常简陋的竹木排子。

这种排子和扬州百姓经常见到的江船大为不同,既没有船帮也没有风帆,完依靠木桨划动,而且两头微微翘起,一看就不是长江水面上的东西,而是来自于淮河一带。

这是齐家排帮的排筏。

作为齐家排帮的当家之人,除了每年例行的“开桨庆典”之外,齐远志齐老爷已有很多年没有亲自操桨了。

但是这一次,齐远志齐老爷又一次拿起了那柄伴随了他几十年的乌头木浆,站立在单层竹排的里侧不停的高声呼喊“上来,扬州的父老快点上来,我这条排子还能再装几个人哩……”

自从史大人的撤离令一下,数不清的扬州百姓纷纷涌到了安江门旁边的水门处,夫妻相伴父子相搀,带着坛坛罐罐和诸般随身之物,汇集成滚滚人流,纷纷登上五花八门的舟船排筏,尽快撤离扬州撤到长江南岸去。

这扬州孤城明显是守不住了,以前鞑子兵四面合围,想出去也出不去,想走也走不了,只能战战兢兢的等着最后的命运判决。

如今,毅勇军驰援扬州,拼死拼活打开了一条生命通道,人们丝毫也不敢耽误,纷纷撤离。

因为水门实在太小总是被人群堵塞,毅勇军的士兵干脆毁坏了严重阻碍运送效率的水栅,又拆除了一小段城墙,让许许多多的舟船可以直接驶进来,避免了再一次周转的繁琐,极大的提高了效率。

齐家排帮倾巢而动,再加上来自江南的那些个五花八门的舟船,运送能力已经达到了了理论上的巅峰状态,夜以继日昼夜不同的往来穿梭于大运河和滚滚长江之间。

这是八十万条性命啊,一旦扬州城破,就是玉石俱焚的悲惨境地。

谁也不敢耽搁,也耽搁不起,都拼命的运送,对于舟船的使用和人力的消耗已经达到极限程度。

即便如此,依旧不能让张启阳满意,因为运送的速度还是太慢了。

这已经是打开水门运送的第七天了,送出去的扬州百姓还不到十万。

照这个速度,要想撤离扬州整座城的八十万人,至少也需要两个月的时间。

齐远志深知现在的运送具有什么样的意义,为了配合张启阳的撤离行动,齐家上上下下部动员起来,只要是能行船使桨的,不管是女人还是孩童,都在大运河上了。

“齐家子弟听了,今日所做之事是咱们齐家排帮几代人都没有经历过的壮举,这是英雄伟业,这是活人性命的德善之举。”

齐远志不断的撑着竹筏在水面上穿梭,已整整一个昼夜没有休息过,齐远志的年纪本就已经很大了,又水米未进,体力消耗已到了极限,却依旧瞪着通红的双眼死死支撑,因为过度的亢奋和虚弱,身体还在不住的微微颤抖“只要能把八十万扬州父老送去江南,这份功德足以光耀千古。”

“我齐家世世代代操桨从船,不过是赚些温饱的辛苦钱,这一次,才是真正的普度众生,是前所未有的壮举,每多渡一人,便多一份功德,就算是累死了也能即刻成神!”

齐远志齐老爷,虽然是个大字不识的使船粗人,却非常在意自己的身后之名,总是想为齐家和子孙后代留下点什么。

当初不惜掏光家底也要修建藏书楼,其实也就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千秋百代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