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在荀彧之前,朝廷中有谁看中韦康,他们还真没有去查过。
蒋干收起折扇,说道:“那年,韦太守年方十五,却身长八尺,以郡内主簿的身份,到了长安。率先拜见的人,便是太尉杨彪,杨老大人。”
蒋干说完,嘿嘿一笑,三人顿时明白过来。
弄了半天,他们最担心的韦康韦太守,是“四世三公”杨家的门生啊。
三国乱世,袁绍袁术,总喜欢把袁家的“四世三公”挂在嘴边,说自家有多少门生故旧,但这些人,大多也不过是中庸之才。
士颂娶杨梦茹时,麾下文武考虑的,也是吸纳杨家的门生故旧,来帮助士颂。
人才吸引到多少,楚国这边,没怎么统计,但是不得不说,的确是有一些的。中下层官吏之中,还真就有这么一批人。
而现在,陇右诸郡,领头话事人韦康,那就是实打实的一个,属于杨家的“门生故旧”。
“如今我楚王正妃,便是杨老太尉之女,楚王嫡子,便是杨老太尉外孙,韦太守这位,杨老太尉赞赏有加的后辈,我楚国自然是会善待。”
“哎呀。这还真是万万没有想到。”杨阜也在一旁感叹。
他是韦康提拔起来的,在此之前,他出仕为官,也是韦康的父亲,曾经的凉州牧韦瑞任命的长史。
在他们这些西凉官宦子弟心中,韦家,其实才是雍凉之主,只是西凉这地盘上,太多的军阀,导致原本在中原内地的刺史,州牧,在西凉这边反而存在感不强了。
若是按照中原地区的规则来说,整个雍凉,就应该是韦家的,即便是韦瑞离任,也应该是他儿子韦康的地盘。
何况韦康还得到了“汉献帝”的认可和支持。
所以在凉州,陇右诸郡,明里暗里,支持韦康的人不少。
蒋干这边,后续和他们之间的交流,自然顺利起来。
但他们都不知道,此刻,韦康在太守府,正如坐针毡。
不为别的,周不疑和李典,也带着一队人,来到了陇右。
而且,他们直接找到了韦康,兴师问罪。
“韦太守,如今陇右这边,少说也有数万军士。楚贼北侵关中,为何不见韦太守率陇右精兵,前往支援啊?”
韦康也是身长八尺的汉子,对于周不疑这个问话之人,他倒是没什么感觉。
但是他对于周不疑身后,那曹魏宿将李典,还是十分忌惮的。
所谓人的名,树的影,这个时空中,五子良将之一的李典,在他这里,还是有些威慑力的。
他以为周不疑不过是李典麾下,一个普通的参军谋士,这番发问,是替李典问的。
于是他解释道:“破虏将军容禀,陇右诸郡,名义上在我管辖之内,但其实只有天水南安二郡,也就是原来的汉阳郡内,政令勉强通顺,东去安定郡南部,勉强通行,其余各处,无人遵令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后面精彩内容!
“如今麾下,兵策名录上,倒是有三万军士,但实际上,一万人马都凑不出来。还有那马腾韩遂,又擅自称王,雍凉局势,一日三变,羌氐匈奴,各自逞凶。”
“我这万余部队,若是离开,这陇右境内,汉家百姓,只怕就要沦为异族奴隶了啊。”
其实这话,都不需要韦康来说,李典和周不疑进入陇右后,很快就能明白这边的情况。
整个西北雍凉之地,早就乱了套。
山头变化大王旗的事,太过随意,除了马腾韩遂外,一些小的军阀,外族头领豪帅,昨天还占据州县,第二天就被割了脑袋的事,太过常见。
周不疑迅速和李典对视一眼,给了李典一个眼神。
李典会意,便出声询问道:“西凉马腾韩遂各部,若是兵马集中起来,能有多少人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