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章 记住道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改变一个人也能改变一个国家(2 / 5)

解到事情的真相后,深感懊悔。他下令彻查此事,严惩了陷害李善的奸臣,并将李善无罪释放,还加官进爵,以表彰他的高尚品德与忠诚。

李善出狱后,并未因此而对朝廷心生怨恨。他更加坚定了推行道德教育、培养人才的决心。他四处讲学,传播自己的道德育人思想,吸引了无数人前来聆听。他的弟子遍布天下,其中不乏后来成为朝廷栋梁之才的人。

李善的讲学之风,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大唐的每一寸土地。他每到一处,都备受百姓与学子的敬重与爱戴。他的讲堂常常座无虚席,不仅有渴望知识的年轻书生,还有许多慕名而来的普通百姓,他们都想从李善的教诲中汲取道德的力量,领悟为人处世的真谛。

在讲学过程中,李善始终强调道德与育人的紧密联系。他常说:“道德如基石,育人似筑楼。无道德之基,育人之楼终将倾覆;无育人之力,道德之基亦难稳固。”他以自身经历为典范,讲述着如何在困境中坚守道德,如何在面对诱惑时保持清醒,如何在为官时心系百姓、推行善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

一次,李善来到江南的一座小城讲学。这座小城虽风景秀丽,但民风却有些浮躁,人与人之间时常为了一些小事产生纷争。李善决定在此停留数月,深入民间,用自己的言行影响百姓。

他先是走访了城中的贫苦人家,了解他们的生活疾苦。当他看到一位老人因子女不孝,生活困苦不堪时,心中满是怜悯。他找到老人的子女,耐心地与他们交谈,讲述孝道的重要性。他引经据典,用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让老人的子女深受触动。最终,老人的子女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开始悉心照料老人,一家人重归和睦。

此事在城中传开后,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百姓们纷纷对李善的善举竖起大拇指,也更加愿意听从他的教诲。李善趁机在城中开设了学堂,免费招收贫困子弟入学。他亲自授课,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品德。在他的教导下,孩子们逐渐变得懂事、有礼貌,城中百姓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融洽。

然而,李善的讲学与改革之举,也并非一帆风顺。当地的一些豪绅贵族,对他的行为心生不满。他们认为李善的免费学堂打破了他们垄断教育的局面,影响了他们的利益。于是,他们暗中勾结,企图破坏李善的讲学活动。

一天夜里,一群蒙面人闯入了李善的学堂,肆意破坏桌椅、书籍,还在墙上写下威胁的话语。李善得知此事后,并没有被吓倒。他召集了城中的百姓,站在学堂前,慷慨激昂地说:“我推行道德教育,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受益,让这座小城变得更加美好。那些妄图破坏之人,不过是心胸狭隘、自私自利之徒。我们绝不能被他们的恶行所吓倒,要坚定地守护我们的学堂,守护我们的道德与希望!”

百姓们被李善的话所鼓舞,纷纷表示要与他一起守护学堂。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学堂很快得到了修复,讲学活动也继续顺利开展。那些豪绅贵族见阴谋未能得逞,也不敢再轻举妄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善的道德育人思想在大唐各地广泛传播。许多地方官员也开始效仿他的做法,在当地推行道德教育,改善民风。皇帝听闻此事后,对李善更加赞赏,决定召他回京,给予他更重要的职责。

李善回到长安后,被任命为翰林院学士,负责编纂道德教育相关的典籍。他深知这是一项意义重大的任务,于是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他查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收集了无数关于道德、育人的故事与案例,精心编纂成书。

在编纂过程中,李善常常废寝忘食。他仔细斟酌每一个字句,力求让典籍既具有深刻的内涵,又通俗易懂,便于百姓阅读与理解。经过数年的努力,典籍终于编纂完成。皇帝亲自为典籍作序,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