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进化开始(1 / 3)

靖明 冬三十娘 3649 字 10个月前

第112章进化开始

两桩大事方案确定。

裁撤冒滥和重设三大营的事务由蒋冕领办,兵部主办,五府及杨一清这个国策会议大臣协办,兵科都给事夏言及御马监掌印张永督办。

清理皇庄皇店的事务由杨廷和领办,户部主办,司礼监及宗人府协办。

表面上就非常不同的是:文楼、武楼被启用了。

奉天门外左右两侧的这两栋阁楼,除了文楼是三年一次殿试读卷的场所,它们平常几乎都派不上用场。

但现在有了新变化:国策会议上定下来的事务都将成立一个国策推行小组,领办阁臣及主办大臣每月都应召集相关大臣商议开会,布置、安排、总结、汇报。

每次这个会议,都将有内档司太监及御书房伴读学士出席、记录。

现在,严嵩来到了文楼,刘龙则去了武楼。

杨廷和坐在上首,户部尚书杨潭陪坐在侧,张锦默默地坐在一旁,而刚被传召过来的宗人府掌事、驸马都尉蔡震等人一头雾水。

虽然清理皇庄皇店写到了登基诏书里,也一直被杨廷和作为善政之一尽力推动着,但现在真定下来之后却让杨廷和头痛了。

蒋冕现在是非常不被小觑的,毕竟新君登基后他的低调、刑部大堂上的果断一跳让人惊叹于他的头脑之清醒。

剩下的兵部、刑部、工部,按例来说还得先往上挪一挪顺序,然后才好入阁。

“诸位,陛下处乱不惊,群臣服膺。京营嘛,虽然眼下不必因为内忧而仓促,但陛下志存高远、思虑周全,三大营成军后能胜敌,陛下之期望反而更高!”

而杨廷和甚至无法拒绝:毕竟你之前都催那么多次了。

话全都没说死,等他再进步到一个层次,将来这格局一样可以再改。

现在这桩国策推进的小会上,没有杨廷和在侧,他蒋冕终于无拘无束地展示他八面玲珑的一面。

武楼那边则是气氛颇为融洽。

但他知道今天是必须去的。

离这两个位置最近的,本来应该是六部上最显要的吏部、户部、礼部。而这三部尚书,如今两个“戴罪”任职,一个自己表态不入阁。

因为具体事务有了领办阁臣这个区别。

严嵩有点同情杨廷和。

就在满京重臣为这个国策会议和新设的御书房心思大动之际,已经致仕在家准备离京的梁储非常感慨。

这第一桩变革,却会受到在京朝官、三四品以上的齐齐欢迎!

……

蒋冕拱手朝北面虚敬了一下之后继续说道:“为解君忧,我等当群策群力,以国策为先!制台,您久历边事,在座知兵者,以制台为最。夏给事清查冒滥奔波多日,也必已成竹在胸。诸位公侯德高望重,诸将敬服。这桩国策,冕与大司马就要仰仗诸位一同推行下去了。”

……

“大宗伯,我看此位是专为你设的!”王琼现在与袁宗皋的关系非常好,“既已不能入阁,成为御书房首席,则一应大小事务,陛下都可请教大宗伯之见,酌情批复内阁票拟!”

……

“先放下,朕稍后再看。”朱厚熜先继续读着《大学中庸章句》。

袁宗皋摇了摇头:“我如何谈得上学问精深?况且,我年事已高。你若要奏请,我也会推辞。这御书房首席,伱不如奏请王伯安出任。”

杨一清和张永还是老熟人、老朋友。如今掏了钱宁、江彬的家产,又有储备不少银两的密库,这场小会就不仅局限于裁撤冒滥及重设三大营了,还有与武备有关的诸多事务。

在钱宁江彬一案及文华殿之辩中看似“大胜”的杨廷和,他这个选立新君的辅国重臣在这短短月余时间里,其实权威已经肉眼可见地越来越小了。

“你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