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历史开篇(1 / 4)

“虽然我老吐槽他是古代人bbzl,但我从来没想过这种吐槽还能成真。”第二天中午,回到绥陵实验室,隋知想到昨晚的对话仍然觉得好笑。

这就好比,吐槽一个人,说他狗,但其实也没想过有一天,他会真的变成狗……

她跟程以岁复述完他们的乌龙,又说:“哪个正常人,会把‘咱家’这俩字儿,跟太监联系到一起的?”

程以岁听了也是乐不可支,说她家谢总是正常人无法理解的幽默。

隋知还要再说话,身后冷不丁传来澹台教授咬牙切齿的声音,她听见教授的声音脖子一凉,像极了高中看见教室后门多出来的那双来自于班主任眼睛的状态。

“就你俩话多,要不我给你们安排去镜头前面,给全国的观众们讲一讲,让大家一起乐一乐啊?”

果不其然,一顿训。

隋知跟程以岁两个话痨,不约而同地看了眼头顶正上方的摄像机,讪讪闭嘴。

今天是一场官方媒体的采访,教授老师们会在镜头前进行同步讲解以及有关于雍朝的历史介绍,其中也包括考古界对小太后的种种猜测。

其他人的工作还是和以前一样,只不过是忙着忙着忽然插进来一个机器,对他们手头的工作进行特写,但非必要不会打扰他们。

今天之前套棺是分别打开的,但从第三幅棺椁开始,会议讨论决定将剩余的棺椁一起打开。

实验室里恒温恒湿,若其中有任何意外,可以得到及时修复,有其他需要,也可以第一时间送回到研究所。

而且,例如第二层棺椁中间有空白部分,这些部分或许在其他棺椁上有历史痕迹,如果可以整体来看,或许会有其他收获。

忙碌到晚上八点左右,第三层棺打开,露出第四层的棺盖,但谁都没想到,第四层棺盖上,已经有空缺的问题,而是整张棺椁全部空白。

套棺经过透视仪器扫描过,一共只有四层棺椁,第四层里躺着的就是墓主人。也就是说,到第三层棺椁,绘画就结束了,做好一切严密部署的同事们望着手边还一动未动的工具,纷纷呆若木鸡。

隋知在第四层白棺周围扫了一圈,在其他人或发怔或窃窃私语中,忽然眼睛一亮,指着角落处高声说:“那里有东西!”

所有人目光顿时被隋知手指的方向吸引,原本在他们身后的摄像头也迅速移动,给那处意外发现的非棺椁本身的物品特写。

绥陵内棺一向干净,和其豪华的陵墓相比,可以说是干净到了过分的地步。

没有过多的陪葬,最多也就是些贴身衣物,若不看陵墓单看内棺,甚至还不如普通的诸侯。

营建陵墓之人,似乎是想给墓主人最好的死后世界,又希望墓主人可以干干净净,一身轻。

所以,内棺里突如其来的物品,即刻引起了考古工作组的高度重视。

经过两天一夜的资料排查,物品确认为是竹简,竹简最外侧有字,经过辨认后,bbzl确定为《筑墓记》。

我国古代墓葬流行“买地券”、“镇墓文”随葬文字材料,这种象征性的证券,放在墓内意在保证死者对墓地的所有权,不可侵犯。

但像《筑墓记》这样,详细记录了平绥大雍绥陵墓建造过程的,还是头一次发现。

而这本《筑墓记》,也解开了先前困惑工作组的许多疑问。

绥陵之所以出现北燕的五铢钱,就是因为陵墓营建者,来自北燕。

但一个问题的解开,却伴有更多的问题随之而来,这个名叫谢卿的北燕人是谁?北燕开国皇帝谢东,和他有什么关系?

这个谢卿,跟大雍的奸臣,灭国后和李太后一起失踪的谢卿,又是什么关系?

李绥之从垂帘听政,变成每日抱着小皇帝上朝,在他突兀的哭声中,听朝堂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