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115 川横三峡流-2(2 / 3)

帝国的黎明 鼓元吉 3191 字 5个月前

其他人也不用太担心了。这一道邸报出,先把天下人心稳住了。

而侯焕寅则相反,他既不是理社的人,自己在京东路的根基又被拔起,一直寓居杭州,不敢上鄂州。朝廷治他的弃土私逃之罪,可谓师出有名。原先侯焕寅和吴子龙暗中勾结,反而指责朝廷救兵不力,再加上京东路已经收复,这件事一直拖了下来。现在,吴子龙自身难保,治侯焕寅的罪正当其时。虽然京东路十余个学政遥相呼应,各地也还有侯党的势力,但若没有吴党的配合,自是不足为虑。

对吴党来说,围攻相府事败,现在正是受到重挫的时候。其心腹党羽恐正潜逃之中,个个如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重整旗鼓恐怕还待时日。廪生鼓动乱民围攻朝廷,本身是违背大礼法之事,再加上前段时间各地廪生围攻学政的事,诸州学政对吴系一党也有很深的戒心。

虽然吴党出自理社,关系盘根错节,但他们若继续跳出来为侯焕寅说话,那陈东清理门户,理社内部也无话说。如果吴子龙坐视侯焕寅下狱,那在知悉内情的人当中,杀激儆猴,吴子龙的声望同样也会大受打击。放眼朝野,吴子龙和侯焕寅联手,给陈东的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如果干净利落地搬到了侯焕寅,吴子龙将来也是孤掌难鸣了。

“不错。”几位重臣想清楚后,脸上露出释然,先后点头道:“此议可行。”

“既然如此,”陈东道,“那就如此处置。”他叹了口气,“现在,去将夏国使者请进来吧。”他一直没忘了夏国使者还等在外面。签押房里刚缓和下气氛,顿时又紧张起来。夏国使者的来意,众人都知道。温循直等人脸色满是忧虑。

“少阳,若要放虎归山,三思而后行啊。”“还是把元直留在鄂州为好。”

“丞相大人,”林贞干犹豫了一瞬,也秉道,“赵节帅威望太高,不宜留在鄂州。”他不顾官职比其他人低,又是武将出身,出言后,其他几位重臣投来目光,林贞干解释道,“万一他动了心思,谁能保证诸军不会听他的调遣,看守侯府的禁军,恐怕也未必可靠。”众人一时又沉默下来,哪怕是最为忠诚可靠的相府卫队,赵行德指挥起来也如臂使指,现在想起来,倒是殊为后怕了。

“若没有元直,此次乱局不可能如此顺利解决。”陈东脸色凝重,缓缓道:“诸位想过没有,若是他不肯出手相助,或者和我们提些条件,却又如何?”众人一时无言以对,沉默了下来,陈东叹了口气都,“我当时倒是想过。元直心中所愿,唯与家人团聚而已。你们也都知道。他虽然什么都没说,但他提这个要求,我却不能不答应。所以,我让邓守一去请他出来,已经存了答应放他回去的念头。”

“可是,”林贞干道,“他可没有提这个条件,您也没有答应,别人也不知道啊?”

“他没向我开出条件来,事后也未挟功劳邀赏,那是因为,我知道。”陈东一字一句道,“君子相交,便如季子挂剑,天下心人知道,悠悠青史也知道。”他叹了口气,温循直等默然无语,梁呈秀脸现感慨之色,将陈东的言辞记录在案。

“季子挂剑?”林贞干脸色疑惑,喃喃道,“这是什么意思?”

邓素神情有些复杂,见状便低声对他道:“所谓‘季子挂剑’,是春秋时大贤季札之事。季札是吴国的君子。去晋国访问途中拜访徐国国君。当时吴国是大国,徐国是小国,徐君十分喜欢季子之宝剑,但却没有开口求赠。当季子使晋国返回时,徐君已死。于是,季子解下宝剑送给继位嗣君,言称:‘先日吾来,徐君观吾剑,不言而其之;吾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虽然,吾心许之矣。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嗣君答道:‘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于是季子乃解其宝剑,系于徐君墓前之树而去。”

“原来如此,”林贞干终于明白过来,低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