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22 慷慨泪沾缨-4(2 / 2)

帝国的黎明 鼓元吉 2618 字 5个月前

,都热衷于伏击刺杀。关东人性情平和,讲究礼仪服人,堂堂之阵,但也不能否认潘少微的理由充分。他沉吟片刻,也点了点头,笑道:“赵兄,那就麻烦你在西河巡吏衙门呆上一阵子,待有校尉轮换去敦煌护国府议事时,你随同前往,也省了不少麻烦。”

赵行德哑然,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不过他不久前才暗助韩世忠射杀了克烈部的领,足以佐证潘少微的担忧并非毫无道理。

傅知仁是个热肠的汉子,他觉得假若自己不是因为好奇,和潘少微一同要赵德炫技,或许赵德已经顺利在去敦煌的路上了。为了表示歉意,他特地邀请赵德夫妇住在自己家中。傅知仁的妻子项氏与李若雪见面不久便说起长安、汴京和洛阳流行的衣饰之类。而马睿也常来和赵行德攀谈,向他请教练习膂力的方法之余,也谈到了赵行德跟随铁骨军校尉去敦煌的事情。

夏国的护国府是由四百余名校尉组成,商议决断军国大事。校尉们轮换去敦煌议事。马睿的顶头上司,校尉邱士良也将在将在九月份赶赴敦煌,要明年九月才回来。

校尉是晋升将军的必经途径,邱士良在敦煌的时候,从不缺席大将军府的各种讲习课程。可惜关中数十年来无大仗,每次拔擢将军,一论军功,关中诸军的校尉都要吃不小得亏,最近十年来,只见外来的将领在关中领军,驻守关中诸军校尉晋升将军则不多。直属大将军府的五个军还有驰援其他战场的机会,属于安东军司的五个军则几乎没有任何大的军功,若不是还有禁卫白羽军在巡行校阅中支撑着门面,只怕都要被别的军团看扁了。现在安东军司内部意见很大,底下要么唉声叹气,要么咬牙切齿。不过军功乃是晋升将军的第一考虑,谁也说不出什么不是来。

邱士良不在期间,营中事务由资格最老的百夫长令狐度代署。不过令狐度的权力仅限于萧规曹随的日常事务而已,大事还是要用军鸽禀报邱士良,紧急的事情,则请示军部,四名行军司马一般都能将事情处理妥当。邱士良在敦煌议事的时候,也常常用鸽驿来和马睿他们交流意见,甚至还要通知退役军士一起商讨,以确保本营下属所有军士的意见都得到护国府的了解。护国府决断每一个大的国策,往往都是各地校尉和军士多次商讨,在府内反复争论修改的结果。

也唯有如此,方能成就上下一心的局面,如臂使指地动员关中数百万人力修渠筑路,推行诸如以石炭取代木柴,换用优良麦种,试行免耕法保持水土等事。在讨论决策的过程中,军士们还得以对丞相府的各种政策了如指掌,如当初为了鼓励粮草轮作法保持地力,凡是轮作的土地,每亩丞相府放五十钱,便是由军士向县衙申请,领来分给下属的荫户。夏国的律令府令越来越纷繁复杂,若没有军士的指导,许多荫户根本弄不清楚。

傅知仁曾经是军士,但他退役后没有留在北疆,而是回到关中,北疆的居民也不可能万里迢迢来寻他,因此,下面一个荫户也没有。反而不习惯起来,每天从府中署理完事务回家,闲来无事便和赵行德吹嘘,若按照律令府令,种田当如何,买卖当如何,解决纠纷当如何,简直就和一个万事通一样。在这段时间,赵行德与傅知仁、马睿的交情也日益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