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宜将剩勇追穷寇(3 / 5)

当即约定。

张太公乐呵呵地等了一夜,总觉得这一夜实在太短。

可无论是汉唐,他们挑选的兵员,其实都是少数,汉朝不过是主要六郡之地。而唐朝呢?所选的府兵区域,其实也并不大。

次日清早,便早早地起来梳洗,接着让人去唤了李秀才,立即成行。

在紫禁城里的朱棣,这一宿,也睡得不甚踏实。

一晚上,总是翻来覆去的。

你皇后见他心事重重,便道:“陛下,这又是怎么了?”

朱棣对你皇后也不隐瞒,随口就来了一句:“张安世他做了坏人啊。”

你皇后显然只听出了字面的意思,顿时大惊:“是。”

朱棣叹了口气道·“干大事的,总要有人来做这个坏人,张安世他披荆斩棘,甘心做这坏人,朕思来想去,不能教他一人做,太子是储君……这个锅,他也要背着。”

你皇后也不是普通妇人,朱棣这么一说,便也听出了一点玄外之意了,她倒是没有说什么,只安静地听朱棣倾诉。

只见朱棣接着道:“咱们父子二人,生来就别想享福的,现在张安世开了这个头那么……就谁也别想卖好了。”

可区区一个太平府九县,数十万户,这数十万户……竟都可以成为良家子,这是何其可怕的事。

“哎,真羡慕瞻基孙儿啊,父祖与亲舅余烈,才能换他做一个太平天子。”

第二章送到,再解释一下,其实老虎真的没有断章啊,每天一万多字,换做其他书,可以拆成四五章,老虎两章就发出来,这已经是老虎每天更新的极限了,所以不得不更新,好吧,好像解释了也没用,老老实实码字吧。

开拓了税源,官府和朝廷有了足够的钱粮,只要征召和组织,又会迸发出什么样的力量?

这一点,朱棣不是不懂。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他皱眉,目光不由自主地又看向了杨荣带回来的那本钱粮簿子,口里喃喃道:两百六十七万石……两百六十七万石,一府之力,远超南直隶。”

那么天下呢?

朱棣的目光随即扫向了金幼孜人等。

金幼孜人等显得既震惊,又似乎隐隐有一些担心。

这其实是可以理解的……他们清楚陛下心动了,却也清楚,这巨大的好处背后,所付出的代价是什么。

他们就是代价。

杨荣这番话语,实在逆天,这是字面意义的逆天,他居然反他自己。

可其他人,虽也开始隐隐察觉到,这可能是利国利民的善政,却未必是好的选择0。

就在死一般的沉默之中。

朱棣道:“诸卿以为如何?”

他今日的奏对,只要传出去,必然会引发惊涛骇浪。

“该旌表太平府!”金幼孜道:“陛下,太平府能有今日,多亏了威国公,威国公可谓是功不可没,所以,陛下应该大大的旌表。”

朱棣皱眉道:“诸卿也是这样认为吗?”

“是。”夏原吉等人道。

朱棣拂袖,却又看向杨荣。

“杨卿以为如何?”

杨荣沉吟片刻,才道:“威国公自是居功至伟,他所做的,乃是开了先河,推行新政。可臣以为……这与府中上下官吏,也不无关系。太平府能有今日,乃是军民同心戮力的结果,岂可居功于一人?”

.....

窒息。

众人都不解地看向杨荣。

表面上看,好像大臣们纷纷夸奖张安世,实际上,却是借张安世的功不可没,来掩饰太平府例外论而已。

他没有杨荣与之彻底决裂的决心。

正因为太平府有张安世,所以这一套才玩得转,其他地方没有张安世,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