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观星台(2 / 2)

永乐大案 寂海沉舟 10 字 2023-01-11

用于夜观天象。

这观星台高耸异常,是整个皇宫最高的建筑,顶部有一阁楼。

汤宗被两个锦衣卫带着进入观星台,旋转着上了阶梯,来到了阁楼之上。

推开门,汤宗观察,只见这阁楼不大,六尺见方,中间有一茶台,相对坐着两个老者饮茶,见汤宗进来,纷纷转头看向他。

其中一人年纪苍老,白须皑皑,脑门锃光瓦亮,是个和尚,汤宗见到他顿时大惊失色,“傅洽,你怎么会在这里?!”

“哈哈哈......”那和尚哈哈大笑,“汤大人别来无恙,当年在诏狱,你说是非善恶非我佛家就能评判,你说的不错,用几句地藏经来惩恶扬善,不过是骗人的鬼话罢了,还得付诸行动,所以老僧今日便出现在了这里。”

他的确就是傅洽,永乐十六年,黑衣宰相道衍临死之前求皇上朱棣放了他,朱棣同意,现在他重获自由也已经两年了,相比于当初在北镇抚司诏狱,他只是脑袋重新剃光了。

汤宗闻言不语,转头看向另一人,只见这人年纪更大,身形消瘦,佝偻着身子,皱纹老斑布满一张老脸,双眼秽浊地都险些睁不开。

汤宗细细观察,确定自己不认识,“你又是谁?”

“呵呵呵......”那老者闻言也是一笑,右手颤颤巍巍抬起,捋了捋胡须,“老夫刘福通。”

“刘福通?”汤宗闻言大惊失色,再也无法淡定,他甩开身后的两个贼人,两步上前,“你是当年辅佐韩山童、韩林儿父子的刘福通?!”

“正是老夫。”刘福通笑道。

不容汤宗不激动,这个刘福通可真不是个一般人。

当年就是他和韩山童聚众在白鹿庄起义,首先扛起了反元大旗,韩山童死后,他便拥立韩林儿为帝,国号为宋,建都亳州,继续反元,此人家财万贯,生性豪爽,心怀大志,待人慷慨大方,在军中颇具威望,而且起义之前,他还曾任大元朝廷巡检,秉公执法,仗义执言,很受百姓们的拥护。

韩山童以明教名义拉起的起义军被称为红巾军,但韩山童死的早,韩林儿年幼,红巾军的真正领袖其实就是刘福通,他战功累累,第一场大战就是带着一堆乌合之众,对决三十万元军,而且身先士卒,勇猛无匹,最后竟然以少胜多,天下震动,让所有人都刮目相看,后来元朝的多位猛将都相继败在他的手里。

而且要论战功,至少在红巾军中期,他其实比太祖朱元璋还要值得书写,他引兵攻打安丰、庐州等富庶之地,向南拓展势力,另一方面又组建了西路军,兵出潼关,攻克陕州,鼎盛时期,东起山东,西至陕州,南接巴蜀、荆楚,北达辽阳,北方大片土地都被他所打下。

只是后来,元军稳住了阵脚,他的三路大军在北方处处败退,而陈友谅、朱元璋、张士诚等人都在南方互殴,没有人支援他,这才以致大败,但就算如此,他也是在汴梁城中苦苦支撑四年,最后居然还是被张士诚派大将吕珍趁他势弱,偷袭而成。

但大军虽败,刘福通却没有死,他护送韩林儿逃走了,后来的事情就是朱元璋攻得天下,想要称帝,但头上总坐着个大宋皇帝韩林儿,让他寝食难安,于是便派部将廖永忠以迎驾登基为名,在瓜州将刘福通和韩林儿一同溺死了。

只是按理说,刘福通已经死去五六十年了,他怎么会突然出现在了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