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七章 没那味(1 / 2)

橄榄球样式的飞梭不仅在空气阻力方面不上不下,位置尴尬,其内部的乘坐体验也称不上好。

以人为代表的灵长类哺乳动物,在研究体态时,为了方便,往往将躯干和手脚模拟成圆柱体和球体的集合。不过在空间利用方面,圆柱体和球体可都不是能在空间中密铺的形状。

与这两者相近的橄榄球形状,自然也不是空间密铺形状。理所当然地,除了理论上可行的“无限微分”这样的微积分概念,也没有什么手法能在橄榄球形状的空间内使空间利用率达到百分之一百——不过得忽略“空气在这片空间可以实现最大化的利用率”之类对实事没什么意义的俏皮话。

按理说,运输管道一应设施都是为了人员运输和货物运输兴建的,任何不必要的降低运输能力的设计都会在设计定稿之前被排除在外。

而橄榄球形状的特型飞梭,制造起来又不能走已经成熟的几条生产线,内部空间利用率又拉不满,这玩意为啥会正式投产呢?

考虑到这项工程是在会议上提出,几天之内完工的军工产品,也不会有人来得及往里头掺沙子。

除非掺沙子的人是慕阳州,只有他能够提前知道自己会在会议上提出修建一条运输管道。

慕阳州有没有掺沙子的心暂且不论,但他肯定没有掺沙子的能力。原因无他,后勤和工程不会就是不会。

为什么要选择橄榄球形状的特型飞梭作为管道交通的载具,原因其实简单得有点离谱——因为管道横截面是圆形。

圆形是个好东西,尤其是在需要做力学量积分的时候。对于存在法阵远程均匀用力需求的管道来说,把管道形状做成圆形,可比做成能够空间密排的正方形,力学模型要简单多了……

至少做成圆形,抽真空的时候所有法阵均匀用力就行,径向相等的外力自然会让空气跑到它们该去的地方。但方形截面“均匀用力”,还要算入空气受力后的排布,排布后的径向受力不均再影响……

这玩意可是最难算的现实问题之一,微缩版的气候混沌问题,有兴趣的兄弟可以自己捏一个模型算着玩,体验一下系数偏差千分之一,结果偏差万里之遥的感觉。

管道横截面是圆形,想要最大化利用管道,运输载具的横截面自然得是圆的。

本来最大化利用空间,都干脆用圆形截面了,再用上圆柱体应当是最佳选择。

不过抽真空也不是完全真空,多少会残留一点空气。再考虑到其他需求,最终特型飞梭定稿便是橄榄型。

白瑞树一马当先从飞梭腹部进入,客运飞梭内部还算宽敞,有的是座位。

不过他这一趟是试运行,不能自己想坐哪就坐哪——正式运行也不能想坐哪就坐哪,都有规定——便跑到最前排的位置坐下。

飞梭前头有透明窗口,但也没什么好看的。

飞梭正与隔离舱内侧大门齐平,现在能看到的景色,和在隔离舱中透过透明墙壁观望的景色差不多。

而且由于受到一些施工方的美学理念影响,这片建筑物和设施的整体配色,都是白……

看哪都是白的,如果不是这帮人好歹有点良心,没有把墙壁和飞梭搞成自带光源,起码能凭借阴影光暗,看出物体凹凸,白瑞树真想把这帮人拖出去打回重做。

身后几人依次序坐下,由于试通车的要求,坐得稀稀拉拉,从飞梭最前端一直延伸到尾巴,算是样本种类比较齐全,数据来源分布广泛。

他们可不是白坐的。整趟通车时,他们得把自己的乘坐体验全程记录,受力数据也得按标准记录,如果出了意外,即时撑起联合防护是义务范围内的工作。

这便要求参与试通车的所有人都得全程打着精神,时时刻刻关注身边的一切现象,即使是白瑞树这样身居高位的人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