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四章 倒霉的朱标(2 / 3)

笑呵呵道。

一项主张,从提出到实践,从书本变为现实,从来不是容易的事情。

你有什么主张,必须有什么配套的措施落实下去,不然就是空谈。

拿儒家来说,人家自诩士大夫,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认为功名只在书中求,然后人家就鼓捣出了一整套的科举学堂体系,从官学到书院,一应齐备。

考取了相应的功名,就能获得相当的待遇,真正实现了颜如玉,黄金屋,一站式购齐。

哪怕你七老八十,又老又丑,肾虚腰疼,半夜盗汗,穷困潦倒……只要能考上功名,立刻就成了十里八乡的一枝花,无数人争抢着攀附。

这倒不是说是对的,问题是人家从主张到实践,逻辑闭环了。

当初张希孟总结出衣食为本,日用为道。主张亲民爱民的民本主张……但是要怎么落实,还缺了关键一步。

所以说想要取代儒家,真不是一句话两句话的事情。

眼下的复旦学堂,就是关键的一步。

“伯温先生,确实是到了这时候,只是要怎么设置,还需要推敲一二,总之,不能跟国子监一般。”

刘伯温当然表示赞同,国子监说到底还只是培养官吏为主,各地精通文义的青年才俊,经过推荐,进入国子监。

而在国子监之中,设立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六堂,光是听名字,就差不多知道是干什么的。

课程也主要是,四书五经,以及律令、书、数、《御制大诰》等等。

考核方式则是每月试经、书义各一道,诏、诰、表、策论、判、内科二道。

每日习书二百余字,以二王、智永、欧、虞、颜、柳诸帖为法。为的是能写出漂亮的馆阁体,满足官场公文需要。

虽然这些年也把张希孟讲的东西,引入课堂,但也仅限于张相又说什么了,大家伙了解一下,考试的时候可能用得到……仅此而已。

“复旦学堂,不是以培养官吏为目的,而是以培养百工百业人才为先。因此经义文章的课程,必须削减压缩。设立农科、工科、医科、商科、天文、算术六科,学制暂定八年,前三年为基础课程,后五年为专业课程,学生可依据兴趣和考试成绩,升入不同学院,进行学习,待到学业完成,可以凭借毕业证书,进入各行各业,为国效力。”

张希孟说得很粗略,其实他也没法仔细讲……因为张希孟真正想弄的数理化,暂时连学科体系都没有建立起来。

他只能借着工科的名义,弄一些试验,讲一些原理,然后再把理论提炼出来,筹组新的物理学院,化学院。另外农科也是个笼统的分类,像什么肥料啊,良种啊,土壤改良,盐碱化治理,都能归结其中,如果拆开了,又会涉及到水利,工程的内容。

最有趣的就是商科,这也是个筐,里面甚至包含了外语课程,你敢信?

尽管市舶司早就设立了,和海外通商也在做,但是要想成立航海专科,介绍海外蛮夷情况,鼓励航海开拓,还是做不得的。

这倒不是阻力的问题,实在是想成立学堂,建立学科,连基本的教材都没有,到底这个学科研究什么,方向是什么,方法是什么……全都是一片空白。

张希孟只能先挂羊头卖狗肉,借着办学的机会,挑选合适的人才,完善相应学科,适当机会,组建新的学院。

按照张希孟的目标,在十年之内,把复旦学堂弄成有至少二十个专业的综合性学堂,规模庞大,生员要超过万人。

不只是大明,放眼整个世界,那也是首屈一指,无可比拟。

即便是如此粗糙的框架,也足以让人耳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