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军(2 / 3)

二十万,灭陈之后,收拢的人马,加上汤和的苗兵,粗略计算,也有十多万。这么多的兵马,语言习惯,出身来源,甚至是训练指挥的方式,全都不一样。”

“如果不立刻整顿,消除隔阂,搞不好就会形成一股股的私兵。历朝历代,骄兵悍将都不是好事情,是需要严加提防的。”

朱元璋眉头紧皱,张希孟讲得太对了。

说句实话,针对苗兵的情况,朱元璋就有些把握不住,全都要指望着汤和。汤和的忠诚自然是没有问题,但是久后怎么办?

一直不解决,让汤和发展出“苗王”,或者等以后太子登基,想办法除掉汤和,又或者朱元璋提前下手,扫清障碍?

张希孟开出的药方是彻底整军。

“先生,你觉得此事具体要怎么办?”

张希孟道:“臣以为当先针对有功大将,进行普遍授爵,暂时让他们脱离旧部,不再直接指挥兵马。随后要发挥训导员的作用,针对全军,进行教育,统一整编,统一装备,统一粮饷军规……还要规定各级将领,进入武学,接受培训。臣觉得主公应该辛苦一点,亲自讲课,教导将领,然后因势利导,量才录用,把他们再重新分配到各军当中。”

张希孟想了想,又道:“这里面还有一件紧要的事情,就是一些老兵,让他们解甲归田,返回家乡,然后补充新兵,实现军中人员流动,只有动起来,才不会被诸将把持,弄得兵归将有,不好收拾。”

话说到了这里,朱元璋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不愧是张先生,就是思虑周全,不让咱失望。

其实对于张希孟来说,自从摆脱了对钱财的那点庸俗想法之后,张希孟变得更加干脆,提出的建议,也一目了然,所谓无欲则刚,大约就是他现在的情况。

前面已经安排了罗复仁担任布政使,姚广孝接按察使,至于统军的都指挥使,差不多要放在整军之后。

这样一来,地方上的叁司格局,也就形成了。

张希孟倒不认为地方上分权有什么不好的。

哪怕是日后叁司没法处理好政务,需要增加巡抚,那也不能说叁司分权就是错的。

毕竟设立叁司之初,针对的是行省权柄太重,一个个行省,俨然王国,像察罕帖木儿这种行省主官,和土皇帝无异。

大明立国之初,肯定要纠正这种错误,而且还要力道大一些,才能真正有效果。

张希孟再叁推演之后,确定了整体思路。

接下来就是跟各方进行沟通,说服他们,支持全盘计划。

这需要相当的耐心,尤其是那些苗兵,更是张希孟努力的重点,他要从中找出一批合适的人员,充实到训导员的队伍中。

让他们更加彻底,理解大明的主张。

张希孟化身张老师,出现在了军营之中。

过去是刘伯温等人,代为讲课,如今正主到了,自然是神仙放屁,不同凡响。

张希孟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大家伙几乎都听说过他的名字,更有差不多十分之一左右的识字将士,还读过张希孟的文章,知道他的主张,并且将张希孟的文章抄录下来,小心保存,时不时就要拿出来看看。

这个识字比例虽然比起正规明军低了很多,但是考虑到苗民出身,加上环境艰苦,连纸笔都十分稀缺,能做到这个程度,简直堪称奇迹。

很显然,刘伯温居功厥伟。

张希孟笑容温和,出现在大家伙的面前,也邀请刘伯温,跟他同时上台。

“伯温先生,与其让我在这里舌绽莲花,说得再多,还不如问问大家伙,为什么愿意投身军中,愿意浴血奋战,哪怕环境艰难,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