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二章 建立什么样的国家(2 / 3)

自己的百姓,释放红利。

朱家军和百姓之间,本就是鱼水之情。

而很早之前,张先生就讲了,天子的使命在于均分田亩,维护公平。

事到如今,终于要走到了这一步,确实不该有什么迟疑。

天子与万民共天下,那未来的国家,老百姓就有一份。

也唯有如此,才能和以往彻底告别,和赵宋走一条完全不同的路。

既然百姓也有一份,该怎么讲呢?

仅仅是嘴上说说嘛?

很显然不行的,百姓之所以有一份,首先就是均田,土地是国家的,百姓享有一份土地,自然是国家的人。

其次,要给百姓读书的机会,要让民间的聪明之人,能够进入官府为官,辅国治民。

由于普及教育,把机会给了每一个人,自然而然,国家与百姓之间,和衷共济,休戚与共。

一个人的命运,一个国的命运,在这一刻,产生了共鸣!

朱元璋不断追忆自己的崛起之路,不断思索着他和百姓的互动,思索着未来……下笔如飞,心中所想,化成纸上文字。

一种难以形容的畅快,弥漫心头。

朱元璋终于体会到了张希孟的快乐!

没错,这些年,张希孟写了那么多文章,阐发自己想法,然后变成策略,付诸实施,得到百姓认可……原来这种成就感,可比所谓杀伐果决,要有趣多了。

难怪张先生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呢!

老朱足足写了一个通宵,依旧是神采奕奕,恨不得再写一个晚上……但是很可惜,老朱的词儿穷了,肚子里的货没了。

还是要找张先生,该怎么总结,才能到位呢?

老朱带着自己的稿子,来找张希孟了。

“请先生过目!”

突然之间,老朱竟然有点回到了曾经交作业的时候,又要让先生批阅了。

张希孟捧起了草稿,快速浏览。

结果他越看越惊讶,越看越喜悦……实际上朱元璋已经走出了那个“受命于天”的窠臼,具备了开启全新一朝的资格。

事到如今,该怎么总结呢?

张希孟在足足看了三遍之后,提起笔,在这篇老朱撰写文章的后面,只填了两句话:君王乃一国团结之象征,臣民百姓乃一国天然平等之一员。

张希孟写完之后,又递给了朱元璋。

老朱默默注视着,他沉吟思索,足足过了一刻钟,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如释重负。

“到底是先生,说得明白,这两句话,把咱要说的意思,都概括清楚了。”朱元璋又感叹道:“此时此刻,咱也算是明白了,要坐上龙椅,君临天下。不是咱打赢了多少仗,不是咱有了多大的功绩,抢占了多少地盘……这都不是最重要的。追根溯源,一切的根本,无非是咱要当个什么样的君王,又该怎么看待臣民百姓罢了!”

张希孟抚掌大笑,连连赞叹。

“主公悟了,着实万民之福啊!”

老朱谦逊一笑,“咱能看到这些,还不是先生教导有方!正好,眼下不是在讨论吗!就把咱这篇文章,还有先生的两句话,都交给他们,让他们去争辩,看看咱有没有道理!哈哈哈哈!”

朱元璋朗声大笑,前面张希孟的文章,已经够吓人了,结果老朱弄出来的,更加恐怖了一万倍!

毕竟张希孟所写,还未必能百分百落实,可朱元璋的这篇文章一出,从中透露出来的想法,简直让人目瞪口呆。

完了!

彻底完了!

士人一直讲学会文武艺,货卖帝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