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 尔俸尔禄,民脂民膏(2 / 3)

眼界。”

张希孟脸色微红,却也不好说什么,只能转身,让两驾马车过来,在车上,各自绑了一块五尺高的石碑。

在石碑上,竟然还有字迹,显然是刚刚刻出来的。

一块上写着:尔俸尔禄,民脂民膏。

在另一块上写着: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这十六个字,用朱红的颜色写就,透着凛凛杀机。

其他人还以为是张希孟撰写,就想迫不及待吹嘘,但是朱升向前走了两步,主动道:“上位,这十六个字,最初出自五代十国时期后蜀皇帝孟昶亲撰的《颁令箴》,是告诫百官,他的原文是: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赋舆是功,军国是资。朕之爵赏,固不逾时,尔俸尔禄,民膏民脂。”

朱升又道:“大宋立国之后,吏治混乱,官员肆意胡来,宋太宗从中挑选了十六个字,也就是张相所展示的这个,刻在石头上,放在衙门的门口,戒石警告,让百官能够体察天心,善待百姓。”

经过朱升这么一解释,好些不太懂的人才明白过来。

竟然是他?

虽然话是好话,可是从赵光义的嘴里说出来,总觉得有点滑稽……尤其是联系到赵家人的骚操作,简直是跟这十六个字对着来。

以至于很多人提到这十六个字,只能想到杀伐果决,铁腕治吏的洪武大帝!

老朱一生都在践行这十六个字,他用十几万官吏血淋淋的脑袋,告诫所有人,谁敢不把老百姓当回事,咱就不把你们当回事!

在朱元璋的治下,老百姓的日子未必是古代最好的,但是官员们绝对是最悲惨的。哪怕是战乱纷争的世道,也不会有这么高的折损率。

此时张希孟把这十六个字,献给老朱,简直一下子打在了朱元璋的心坎上。

他默默念了好几遍,这才笑道:“张先生,这份礼物咱收下了,你不光是给咱送礼,也是给所有百官一个惊醒!这个礼物很好,很及时!”

张希孟含笑,“主公先别忙,容臣解释两句……”张希孟把目光放在了朱升身上,笑道:“枫林先生,你刚刚说出了这十六个字的来历,我想请教你,这十六个字,可是言之有理?”

朱升呵呵一笑,“张相这是考验老夫的学问了,虽然我也挺鄙夷宋太宗的,但是这十六个字,总还是好的。进他提倡,也广为流传,可以算成他的功绩。”

张希孟点头,“没错,最初莪也是这么想的……可我后来发现,这话未必是对的,错就错在这四个字上,下民易虐……”

张希孟猛然扭头,看着朱元璋,大声道:“主公,你可觉得下民易虐吗?”

老朱骤然一惊,突然醒悟过来,忍不住道:“果然一语点醒梦中人,咱这才醒悟过来……若说下民易虐,如何能有今天的红巾军起义,如何能有华夏吴国?数年之前,咱,还有咱的弟兄们,又何尝不是下民?若真是下民易虐,咱们都该闭门家中,当一个哀哀饿殍。断然不能揭竿而起,夺下东南半壁!”

朱元璋的话,掷地有声,让人忍不住浑身一震。

果不其然,他始终不忘初心,比起渐渐把自己当成人上人的文武大员们,高了何止几个境界!

张希孟对此早有预料,他微微一笑,“主公,下民易虐,这是赵光义的格局,在他眼里,老百姓到底还是不值一提,只要对得起上天即可。但是在唐太宗那里,却是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民心如水,君王如舟。舟水配合,才能扬帆万里。如此眼界,已经胜过赵光义多矣!汉唐的差别,或许就在于此了。”

众人不住点头,张希孟讲话那就是神仙放屁,不同凡响啊!

可是朱升却道:“张相,唐初贤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