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学就完了(2 / 3)

小关公 爱喝甜辣酱 3325 字 2022-07-29

成。”

司马孚觉得自家是没有当皇帝的机会,倒是这知识变现、名流后世极其重要,如果云山这造纸、印刷之术果然可以通行,那这未来如此方便的手段定能飞快向天下推广,却不是一两人能阻挡得住。

与其对抗,还不如趁机从中牟利,掌握此道就是掌握天下读书人的希望,光是售卖书籍就能让他赚得盆满钵满,至少三四代人衣食无忧。

至于再后世的人如何……

儿孙自有儿孙福,这就不是司马孚能考虑到的。

众人一拍即合,关平抓紧给众人分配任务——

马良督造纸张,找能工巧匠准备雕版。

曹植收集书籍,起码先把自己的诗卷刊印出来,准备大量印刷。

司马孚则负责教授、培养荆襄子弟,准备先在军中如开蒙一般教众人识字,之后再由军人缓缓推广,如果军队能变成一个大学校,之后退伍的军人也能以点带面,慢慢让知识普及开来。

众人说的兴冲冲地,曹植脸上却多了一点唏嘘之色。

他缓缓地摇摇头,叹道:

“云将军此法,与前汉英杰不谋而合,天子……哎,天子也曾想做过这种事,可惜了。”

“蛤?”关平倒是还真是不清楚这段故事,尤其是不太了解那位被囚禁许都的天子如何,于是好奇地询问曹植。

曹植博闻强识,加上司马孚从旁边补充,很快给关平马良这两个乡下人描述一段大汉相当曲折的往事。

西汉那时候虽然文字载体不够丰富普及,但汉军高层是真的意识到知识就是力量,想把军人教会。

当年戍边的士卒都得在长官的要求下开始学《仓颉》,完成起码的扫盲,只有读书识字的人才能当军官。

随着儒学的推广,汉代甚至出现了一些地方的蒙学,人们的求知和文化氛围相当浓厚,整个社会在知识进步的情况下呈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气象。

尽管这种学习的氛围完全无法覆盖到江南、西域,但不管怎么说发达的中原已经开始出现了萌芽,一切都再向好的地方发展。

关平听得目瞪口呆,不敢相信二百年前的大汉居然就开始搞这个——他敢打赌千年后的那个乱世也差不多就这个水平了。

怪不得大汉当年这么强……

“之后呢?”

“之后?”曹植无奈地叹道,“自从王莽之后,一切都变了。”

王莽的大乱实际打断了大汉的经络,烽火连天的岁月里各种规矩都开始被一点点毁坏。

刘秀虽然重新建立大汉,但他严重依赖各地豪强,导致东汉朝廷对基层的掌控力大大削弱,知识开始向世家豪族阶层富集,百姓识字的机会也开始越来越少。就算军队中有人扫盲成功,回家之后也很难带动众人不断的学习,同时上升渠道变得越来越窄,掌握知识的意义不大——反正就是给地主种地,一代代的有啥区别,这还学个屁。

这还不是最致命的,致命的是后来天下大乱,各地群雄并起,打仗基本就是在不断地拉壮丁,不断地征召士卒。

你指望曹操手下招降的那些连自己人都抢的青州兵启蒙?

你指望吕布、袁术、孙坚、马腾、公孙瓒手下那些人读书?

有这空还不如把军营门口的大粪挑了,何况大家都知道识字多痛苦,打仗屯田就已经很累了,好不容易有闲暇造造人也比读书香。

于是,大汉开国之初已经步入正轨的法子飞快地失传,文盲率达到了相当逆天的程度,,关平一说此事,曹植唏嘘地几乎流下眼泪,感慨万千。

“就凭这个,我也不相信云将军是坏人。”曹植越发激动,“文章乃国之大事,这么多年诸将打打杀杀,只有将军愿意在军中做此事!就凭这个,我曹植佩服,将军说怎么做,我曹植就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