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一十八章 立竿见影(1 / 2)

,坚守我的海工时代

中信公司和n舰队!

这两位爸爸现如今对于株江厂的支持那可是全方位的,不但基本的利润不抽,反而在各项政策上尽可能的向株江厂倾斜。

相比之下邕江这边就有些不地道了,也正因为如此,株江厂内部对邕江的意见很大,连带着株江地方也是怨言颇多。

没办法,如今株江厂可是株江地方的支柱型企业,全地区60以上的就业人口都集中在株江厂。

而随着株江厂大幅度提高职工待遇,围绕株江厂形成了一整套的商业、餐饮、娱乐等配套服务业,不但进一步吸纳了株江地方过剩的就业人口,繁荣的商业也为株江地方财政贡献了相当一部分财源。

如此良性循环下,株江地方恨不得给株江厂能松的绑全都解开,盼着其做大做强,可偏偏邕江那边总是闹些幺蛾子。

对此邕江也是知道的,所以在对株江厂关系上一直保持着一个微妙的平衡。

可如今,一个没眼力见儿的狗屎记者却因为一己私利打破了这个平衡,也难怪温大伟会如此气愤。

但话又说回来,那个叫刘江桓也是脑袋蠢的可以,身为记者,难道不知道什么叫监控设备嘛?

会议室里那么大一个摄像头,还摆着电视机,这货居然没看到!

陈处长这番吐槽要是传到刘江桓耳朵里,这位“良心”记者必然会大呼冤枉,他又没见过监控长啥样,即便是看到了,也不认得呀!

然而不管刘江桓怎么想,他陈处长得把这一关过去,于是勉强的点点头:“我试试吧!”

温大伟闻言笑容愈发温和的拍了拍陈处长的肩膀:“辛苦啦,老陈!”

……

半个月后,省城广播电台和几份极具权威的重量性报纸连续三天报道了独立记者刘江桓敲诈勒索株江厂一事。

顿时在整个邕江引起了轩然大波。

一时间诸多杂志社和小报销量断崖式下跌,原本风光无限,争着抢着的外出采访,现在成了人人避之不及的苦差。

因为人民群众非但不接受这些记者的采访,反而还会拿着烂菜叶和臭狗屎丢他们。

说他们是社会的败类,四化建设的祸害。

至于那些前段时间还叫嚣着刘江桓是被冤枉的,准备营救刘江桓并要让株江厂好看的一帮子小报记者们更是在这段时间被民警挨个上门送去了株江厂的温暖。

因为株江厂举报他们敲诈勒索,与刘江桓是同案案犯一并得被刑拘调查。

之所以如此,原因很简单,关在株江地方看守所里的刘江桓把他们一个不剩的全都供出来了。

那温大伟还那么能客气?

自然是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扣上敲诈勒索的帽子,想跑都跑不掉。

最后就连在某杂志社担任主编的郑勇都没跑了,被扣上敲诈勒索一并被株江地方的民警给带走。

当然了,郑勇必然不服,直言是温大伟打击报复,对此温大伟只是微微一笑,打不打击,报不报复,等一、二十年后从局子里出来再说。

是的,判的就是这么重。

没办法,治安整顿的期限还没过呢,只要头上有案底那就没得跑,先把牢底坐穿再说!

这个时候,某些那脑袋瓜子转过弯儿的记者们终于知道他们惹了不该惹的人,立刻转变态度,开始对株江厂各种花式跪舔。

温大伟又不是准备把记者们一棒子打死,对于那些文章出彩的,有潜力的,敢说真话的媒体朋友还是很愿意帮助帮助的。

就比如某位省城广播总台的记者,对株江厂转型造船的意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这就很中肯嘛。

温大伟立马就出资102万,为省城广播总台从港岛采购了一批编辑设备,并以秦港生的名义捐赠给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