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星际通讯器(1 / 3)

,我的黑科技图书馆

李逸想了想,调整一下语言,以免刺激到陈涛教授:“我建议分两步走,先完成,再完善。”

“设备配件精度不足的问题,材料工艺问题,可以慢慢解决,第一步先解决:高能辐射溢出问题,第二步,解决通讯转化问题,我先说第一步。”

李逸走到一面白板前,顺手拿起一支黑色水笔。

孙炳文和陈涛教授还好,陈涛教授科研团队的成员们,呼吸急促起来,这可是李总啊,李总要亲自给他们讲课了。

几位科研人员迅速转身去取笔记,十几秒之后,又纷纷冲回科研室,他们手中拿着纸和笔,还有录音笔。

见状,李逸没有立即开讲,而是等着人到齐。

一个迟迟而至的身影,一边喘气一边问:“开始了吗,开始讲了吗?”

李逸笑了笑,看着这个迟到的科研工作者,笑着安抚:“还没开始,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秦浩然。”拿着纸和笔的秦浩然声音有点颤抖,暴露了他内心的激动。

“嗯!马上开始了,你找个地方坐吧!”

李逸笑着点了点头,看着他示意道。

秦浩然连忙在科研室一个空位坐下,待所有人都准备好了,李逸正式开始讲解。

“引力波通讯技术无疑是一件非常先进的科技,二十几年前,引力波特性是微弱得难以侦测,在坐的各位是这个领域的先行者。”李逸笑看着众人夸赞,道。

闻言,众人会心的一笑,感同身受。

可不是嘛!

利用引力波进行通讯,绝对是通讯领域的新型科技,其他科研机构那有这个本事,不过,他们能够进入这个领域,完全与李逸提供引力波通讯器设计图脱不开关系。

“引力波我们可以将其看做一种能量场,在现有技术不全面升级的情况下,传输同样有效数据,同时还希望降低能量输出,由于精度和材料问题,我们现在无法完全实现设计图上的工艺,因此,我们可以换个思路,将原本的移动式通讯方式,修改为定点通讯模式,从而降低通讯设备的工艺要求,……。”

李逸讲到这里,众科研工作者还在思考,陈涛教授恍然大悟,登时明白了过来。

目前的引力波通讯方式,针对一片巨大的区域传播,类似古老的无线电电视信号传播方式,在这片区域内,任何一个接收器都能收到信号,这需要广播站发送出足够的能量,否则,波会被吸收和干扰,导致信号不清晰。

如果修改成定点通讯,就需要颠倒过来,相当于电视机主动向电视台发出请求,电视台得到请求之后,同时获得电视机的位置,电视台再将请求的节目内容发送到指定位置,这种操作,对电视台和电视机的复杂程度要求很高,但是,对信息传播要求降低了很多,因为减少了超过99%以上的无效传播。

李逸还没细说,陈涛教授已经拿过另外一支笔,与下的几个人讲解,如何通过原来的“推”方式传播信息,变成修正后的“拉”方式传播信息。

这不是什么新技术,也不是新思维,只是,把这种方式用在引力波通讯器上,大大减少引力波通讯器的设备工艺需求。

青年科学工作者听完陈涛教授的讲解后,很快明白怎么回事。

“陈教授,改变方式,可以把接收端的功耗降低百分之八十,体积从原来的两层楼大小,缩小到行李箱大小。”秦浩然兴奋地说。

功耗越大,辅助配套设备就越多,比如某个元件功耗太大,就必然会伴随着发热的问题,温度太高又会引起性能不稳定,为了解决散热问题,就得使用制冷设备,制冷设备又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等等,导致整个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庞大。

陈涛教授的团队充满着信心。

“这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