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67章 仓颉作书,以教后嗣(2 / 4)

还包含有李斯、赵高、胡毋敬三位历史名人的思想哲学精华·······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刘盈唯一认同《仓颉篇》是启蒙读物的参照,也仅仅只有《仓颉篇》全篇三千三百字,却没有哪怕一个字重复出现·······

至于此刻,刘盈为什么会手捧一卷《仓颉篇》,在这硕大的宣室殿中摇头叹息不止,倒也不是心疼皇长子不到四岁的年纪,就要学如此晦涩难懂的‘先贤典故’。

——与后世不同,在汉室,皇子们的教育问题,早在先太祖高皇帝刘邦登基之时,便已被定下章程。

如寻常皇子三岁启蒙、六岁封王就国,以及太子在三岁启蒙的基础上,外加六岁开始习读先贤经书、典故等,都是汉室‘由来已久’的祖制。

刘盈自己倒还好些,先皇刘邦登基之时,刘盈已经八岁,之后读了几年书,便赶鸭子上架继承了皇位;

但从刘盈往后,皇子三岁启蒙、六岁封王就藩,太子三岁启蒙、六岁始学,却将成为雷打不动的定制。

对于这一点,刘盈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对。

盖因为与后世那些领朝廷俸禄,受天下供养的亲王、郡王们,乃至于更往后当猪养的皇亲国戚们所不同:汉室的皇子,除去未来继承皇位的储君之外,每一个人的未来,都是成为一位实权诸侯王!

在诸侯王自己的国土之内,除去调兵、征税,以及修改律法、税制之外,其余所有事物,都由诸侯王本人,以及诸侯国的‘朝堂’所负责,中央朝堂根本不会插手!

换而言之:在每一任汉天子驾崩之后,储君太子继承的,是整个天下的皇位,而其余的皇子们,也将会成为一个个零散分布于关东大地的‘土皇帝’。

所以,以更高的标准,乃至储君的标准培养皇子,也就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了。

从这个角度上来看,让皇子们从三岁开始,就去体会秦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太史令胡毋敬留于《仓颉篇》中的思想哲学,虽稍有些不合时宜,倒也还算勉强说得过去。

——精英教育嘛,是这样的。

但对于民间,那些连加减乘除都要摆着指头算,甚至要算酬作为辅助工具的平民子弟而言,这样的‘精英教育’,显然就有些不合适了。

精英教育,之所以能被冠以‘精英’二字,正是因为这种教育方式,必然是将庞大的教育资源,集中投入在极少一部分精英阶级身上,以保证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培养出的每一个人,都能达到合格,乃至‘良’以上!

用这样的教育方式教育储君,那自然是毫无问题,教育未来的诸侯王、土皇帝,也有一定的必要性;

但若是将这种教育方式,用在培养、选拔官员的普行教育上,显然就有些异想天开了。

——要知道即便是到了后世,精英教育,也只是极少数人才能享有的稀缺资源!

在如今这个贫瘠、落后的时代,毫不夸张的说:就连认字,都已然是极少数人才能享有的权力!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若再以精英教育去提高教育门槛,那别说选拔出足够官吏,以促成中央集权了,便是政权的日常运转,恐怕都很难保证!

所以,刘盈之所以对《仓颉篇》动了心思,就是想要做个大胆尝试。

尝试通过降低教育门槛,起码是降低启蒙、识字的门槛,来扩大天下‘文人’的基本盘,为将来通过考举进行官员选拔的制度,足够庞大的备选基数。

——在后世,华夏民族总是会抱怨:神州华夏十四万万人,难道就选不出十一个会踢足球的人?

但这些人不知道的是:华夏十四万万人当中,正式注册的职业运动员,却只有寥寥数千,不到一万人;

当国家青年队的主教练,想要从某一年龄阶段,如十三到十五岁之间的运动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