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富民之策(2 / 3)

宋成祖 青史尽成灰 208 字 2021-07-28

岸,尽是农田,根本没有别的东西。

“你瞧着,这几年的水灾可算严重?”

“严重,每年雨季,泥水就跟土龙似的,往黄河里面灌,大块大块的土地,还有不少庄稼,都被洪水冲走了,等水退了,老百姓就坐在地头哭……臣,臣也没有别的办法。”

牛英痛心疾首,竟然忍不住要哭了。

赵桓眉头微皱,大宋的农村出了什么问题呢?

用个很让人糟心的词汇,那就是人口陷阱!

从立国到现在,一百多年,加上不抑兼并的国策,使得土地的承载已经到了极限……大户兼并了七成的田亩,百姓沦为佃农,只能终年劳作,拼命种粮食,交地主田租,承担苛捐杂税,最后剩下的一点,连口粮都不够。

整个大宋境内,几乎把能开垦的土地都给开垦了。

除此之外,人口增加,需要的柴火也与日俱增,结果就是森林覆盖率迅速下降。

失去了植被保护之后,水旱灾害变得更加严重。

农田产量下降,不得不开垦更多的田地……由此形成了恶性循环。

人口增加,土地兼并,超出承载能力,生态破坏,统治崩塌,起义遍地,大肆屠戮……人口下降,生态恢复,重新进入稳定周期。

很多人都讲王朝周期律背后是人地矛盾……这个说法有些简略了,或者说不够精准,真正的矛盾是人和生态承载能力的矛盾,不是简单的人口土地对比。

赵桓推行了均田清丈,硬生生靠着改革,截断了土地兼并……可生态的破坏已经超过了极限,人口还在增加,大宋的崩溃依旧会到来,只不过稍微推迟一些时间罢了。

“朕所谓的励精图治,还只是裱糊罢了。”

赵桓轻叹口气,随后对牛英道“如果朕减少了一些税赋,百姓能松口气,他们会怎么办?”

牛英稍微迟疑,就说道“臣,臣以为百姓会种些桑麻,毕竟衣食住行,衣还在食前。”

“那除了桑麻之外,还有别的吗?”

牛英沉吟道“要看有多少余力了。”

赵桓想了想道“你看这样,百姓每家要有十棵桑树,十棵果树,再有一片菜地,还要能养一些鸡鸭牲畜,需要留出多少田地?”

牛英听到这话,先是一喜,老百姓能达到这个程度,大多数人都会满意的。牛英认真算了算,“官家,每户至少要给留三两亩地,甚至还要更多才行。臣唯恐会影响朝廷的岁入啊!”

赵桓摇头,“岁入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光是盯着收上来多少钱,岂不是成了盘剥百姓,敲骨吸髓了?”

赵桓语气轻松,“咱们辛辛苦苦打跑了金人,不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让百姓过得更好吗?总不能舍本逐末吧?”

牛英听懂了赵桓的意思,顿时大喜过望,这位官家从来都不会让人失望的。

“臣代百姓叩谢天恩!”

……

农村不只是给朝廷粮食和民夫……农村本身是复杂的,多样的,百姓的生活也是可以多姿多彩的,同城市一样,农村也有百工百业,不能把农民都局限在农田里,除了种庄稼,要有更多的选择!

赵桓直接在邸报上面抛出了看法,熟悉赵桓的人都清楚,官家这一次绝对是认真的。

民生是个很复杂的事情,绝不只是粮食产量一个标准……在金人大军压境的情况下,饿不死人就是最后的底限,可现在情况变了,老百姓也需要更多的享受。

家家户户除了种田之外,还要有自己的菜园子,有桑树,能够织布,要穿好看的衣服,要养殖家禽家畜,隔三差五,要能吃上肉蛋。

在刚刚击败金人的时候,赵桓就提出过,要让老百姓能吃上猪肉。

可当时只是说说,想落实并不现实。

此刻赵桓却是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