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成雪融的去向(2 / 3)

圣旨?”百里云帆大惊。

成雪融已经和成淮帝相认,成淮帝知道她是假冒的,那下密旨,肯定是要对付她了。

到底是要将她五马分尸呢,还是要将她凌迟处死?

她强作镇定地问“圣旨里说了什么?”

问完了,才想起,若这圣旨当真是针对她的,那梁师赞今日就不会来凝雨殿试探她的立场了。

可要说这道圣旨跟她无关,她又觉得难以置信。

正晕着,又听梁师赞答道“这道圣旨加了火漆,且没有备份,乃父皇亲笔密诏。高公公将圣旨送达时说了,只是暂时存放于太子府,因此还未开封。”

也就是说,那份圣旨的内容,还没人知道?

百里云帆愣住,一恍后哦了一声,并不敢表现得太明显,只道“原来这样……”

梁师赞却没错过百里云帆眼中一闪而过的侥幸与欣喜。

她不知道?

不,她什么都知道。

知道真公主的遭遇,知道假公主的把戏,知道成淮帝的死因,更知道圣旨的内容。

一切,不过是为安假公主的心,保自己的命。

她接着说“高公公说了,除非是有父皇圣令,或是当镇北侯有要求时,可由太子自行拆看。”

“镇北侯……有要求?”百里云帆问“什么意思,镇北侯会有什么要求?”

梁师赞神情微惘,摇头说道“父皇没有细说,总之,高公公转述了父皇原话,说的就是‘当镇北侯乔佚有要求时’,由此我大胆猜测,乃镇北侯不忠。”

“再加上张都逆反一事……我猜,张都跟那个亲兵应是一伙的,他们没有招出镇北侯,但这并未打消父皇对镇北侯的怀疑,不能定罪,又怕打草惊蛇,因此父皇才放了镇北侯回营,打的定是暗中探访、连根拔起的主意。”

“又因镇北侯掌有军权,若真是私通了外贼,则早晚会对大成提出什么过分的要求。因此我又想,父皇留下的这道圣旨,应该是针对那西北三十万将士的归属问题的。”

百里云帆一边听着,一边不停点头,内心里对梁师赞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什么叫聪明反被聪明误,说的就是梁师赞这样的。

也怪成淮帝将有关成雪融的事瞒得太紧,偏偏梁师赞又是个心思极多的人,一开始就被成雪融那句“奉命”误导了,以至于阴差阳错地,倒给成、乔二人帮了倒忙。

实际上,依百里云帆的理解,成淮帝那句原话的意思,是指的乔佚知道太子手上有一份圣旨,若乔佚要求颁旨,则太子可以颁旨。

谁知,到了这满肚子朝堂之争的梁师赞嘴里,竟成了乔佚不忠的佐证。

百里云帆几乎就想仰天大笑三声了。

但她总算还有理智,知道眼下自己正经历着“丧父之痛”,万万不能露出一丝半丝的得意神色。

于是便一直苦着脸,接着试探着问“母后和太子哥哥那边,真的决定了,要将父皇的死瞒下来吗?”

“是啊。忠亲王离京巡察,若此刻昭告天下说父皇驾崩,只怕忠亲王要借机起兵,再加之镇北侯那边不知是什么情况,不知道他背后的人是谁,是造反还是卖国。局势不明,不宜声张。”

百里云帆可有可无地点头,心想,声不声张的,这是你们的事儿,我才懒得管。

实际上,要将成淮帝的死讯秘而不宣,借以稳住朝廷局势的建议,一开始正是梁师赞提出来的。

但除了她表面上所说的“安抚忠亲王”、“拖住镇北侯”外,她还有私心,她想保住董志林。

董志林现下正跟着忠亲王巡察西南、西北,若忠亲王知道了成淮帝驾崩的消息,当真要借机造反,第一个遭殃的,则必是太子心腹董志林。

为此,她不惜往镇北侯头上泼脏水,让不知内情的郭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