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无双》来了(2 / 4)

涨。

而公映前的路演其实也并不难理解,其实和“点映”的作用稍稍有点类似。

只不过点映是针对电影的,就是电影在正式上映前先进行小规模地放映。

而路演是针对明星和主创人员的。

通常是明星和主创人员在电影放映后会出现在某影院,跟观众面对面交流,与影院经理、及媒体、观众沟通、推介电影内容、卖点向媒体曝光电影宣传信息,以及向影院经理要排片支持。

对的,还是在争排片。

虽然在这个国庆档没什么强有力的对手,甚至在之前各大院线给到的排片率平均下来已经到了接近30的程度。

这对于平常时日自然不算太稀奇,但对于国庆档这么一个大档期来说,已经是对待顶级大制作的待遇了。

但这玩意儿哪有嫌多的,现在又祭出了丁炙和发哥这两大王牌搞路演,相当于又是举着招牌在吆喝,你能好意思不在给咱们挤一挤?

而《无双》的宣发效果也是很好。

一方面是博纳确实是下了重本,在各大渠道的投入都砸了不少钱,估摸着光是宣发成本,就接近快一个亿了。

另一方面,就是丁炙的存在,确确实实给这部影片带来了不少潜在的受众。

虽然这么比不太公平,发哥出道至今,在成为“神仙发”到如今国内身价顶格之前,可是被叫过很长时间的“毒药发”的。

丁炙自五年前的客串的《八佰》,到今年年初的《药神》,就没有一部不是让片方赚的盆满钵满的,也没有一部在在观众中口碑低于7分。

在电影片方,他自是“票房锦鲤”,“财神爷”。

对于电影观众和影迷,他也同样是个风向标。

一部电影/电视剧能和丁炙沾上关系,似乎就能先入为主地让人认为品质有保障了。

这是运势,也是实力,积攒起来以后,更是一种可怕的号召力。

这种号召力和品牌效应,甚至可以中和抵消掉些许传统港片在内地水土不服的劣势。

也许有部分对港片可能没什么兴趣的人,甚至对于发哥没什么兴趣的年轻人们,因为丁炙而对影片萌发出些许兴趣。

毕竟发哥对于经历过890年代港片熏陶过的人,都是有着一种情怀和看待天王巨星的前期印象的。

而对于没有经历过那段情怀熏陶过的年轻人,尤其是00后来说,发哥也许可能就是个父辈那一代的“老明星”甚至过气明星罢了。

毕竟张燕姿都是冷门歌手,奶茶伦都是过气歌手的情况下,发哥其实也不能免俗做一做“过气演员”。

或许在二三十年后,那时候的人在回过头来看丁炙,也是如此。

事实上除了红满三十年的刘福荣外,能有这么长“生命力”的艺人并不多。

大多数人是因为过气了,也不乏有些人则是因为功成身退做大佬了。

毕竟红了三十年还是“当红明星”这一身份,对于某些人来说也挺累人的。

不过扯那些就稍微有点远了。

重新回到丁炙,以及《无双》当中。

除却发哥这个同样耀眼的主角外,《无双》也是丁炙今年第一部主演上映的悬疑电影。

在这几年间,国内凡提起悬疑题材的影视作品,就忽略不掉丁炙。

前期因为“抠”,因为悬疑影视作品成本低,却容易出成绩,而后期则是已经形成了“品牌效应”,做这个最能成事。

反正丁炙一度其实是和悬疑这种类型片在一定程度上绑定在了一起。

直到后面有了至今仍然保持着爱情片票房记录的《我脑中的橡皮擦》的纯爱男主,再到后来《贪狼》中那惊艳的西装暴徒,以短短十几分钟的出场时间,抢尽了主角风头的典狱长。